第006章 大不易(4)
瓦特从最初接触纽可门蒸汽机的1761年算起,经历了21年的漫长岁月才试制成功了带有齿轮联动装置、把活塞的往返直线运动转变为轮轴的旋转运动的蒸汽机。而朱由榔只用了短短的一年多,毕竟发明和仿制难易程度差别太大,如果不是机加工条件的限制,速度会更快。
有了蒸汽机,朱由榔设计和改良了很多机械设备用于他旗下的工厂、矿山,比如鼓风机,粉碎机、球磨机等等。
在没有蒸汽机之前鼓风机只能用人力或水轮驱动,有了蒸汽机之后鼓风机的动力简单而稳定,从而大大提高了炼焦、炼铁、玻璃等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没有蒸汽机之前,炼铁厂粉碎焦炭、矿石,水泥厂粉碎各类原料效率都很低,水泥厂最后的细磨工序甚至一直用人力研磨,就是先初步破碎,然后用大量人力使用各类大小不一研钵人工细磨,不但生产效率低下,而且产品质量也不好保证。
有了蒸汽机做动力,朱由榔又‘发明’了很多东西,比如丝杠、齿轮、轴承、瓦壳、螺栓、螺母、螺钉、弹簧、垫圈、弹片、螺丝刀、呆口扳手、梅花扳手、活口扳手、管钳、老虎钳、板牙等等,太多太多了。
在轴承的发明和批量生产的基础上,朱由榔设立了马车厂,专门生产马车。
陶家马车不仅比一般马车宽、长,载重大但省力轻便,而且加了减震,乘人颠簸感减轻很多。
有了陶家马车,大大方便了陶家商队,提高了商队的运输带货能力,效益自然就大幅度增长。
有了强大的机加工能力,朱由榔便着手炼铁、轧钢方面的改进和提升。借助‘系统图书馆’的帮助,又有前世的实际经验,一套套设备图纸,一份份工艺配方不断出炉,旗下钢铁厂从设备到工艺不断提升。
钢铁产能增大、品质提升以及品类增加,促进了朱由榔旗下各类工厂生产工艺的改进,各种‘生产线’应运而生,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大大提升,效益自然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有了强大的机加工能力,朱由榔自然就开始‘研发’制造火器,这个留待以后慢慢说。
......
“哦?船山,参之现在研究的东西怎么不简单了?”朱由榔问道。
“马车的改进就不说了,行舟不用桨、橹也不说了,单单改进了水车就大大方便了农民,提高灌溉能力而提高了亩产......”王夫之滔滔不绝说了一大通。
“嗯,这么说,在你看来,参之所学可以算作经世济民之学?”朱由榔耐心听完王王夫之的长篇大论然后问道。
“当然,但学生认为经史子集同样重要,无圣人之言何以教化万民?”
“哦,圣人之言能教化那些流寇和鞑靼、建奴?鞑靼是太祖打跑的还是被教化之后自己跑的?鞑靼、建奴扣我边关杀我百姓掠我财富时可以用圣人之言去劝说、教化?那些流寇四处烧杀抢掠时能听教化?船山你想去试试?”
“王爷,您这样说有点...”
“强词夺理或者说抬杠是吧?船山,教化不是万能的,‘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未尝有闻’,让百姓吃饱穿暖而且有银子花靠的绝不是‘子曰诗云’,而对于那些狄夷,道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