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第449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2页)
所以在拿破仑时期,欧洲开始改革棱堡防御体系,堡垒开始兼具兵营功能,其设计更强调驻军快速出击的能力。
但是这里是亚洲,这里的战争往往是超过十万人以上的规模。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是明朝在辽东修筑了一些带有棱堡特征的防御工事,仍然没有取得欧洲战场那样的作用。
要是棱堡真的有用,为什么陈望不会大批量的修建棱堡。
万民军在扬州一线建设的棱堡,不过只是延缓一下他们败亡的速度。
要想真正赢得战争的胜利,最终还是需要依靠野战!
“万民军的水师已经在南京、镇江两地完成集结,情报司方面综合情报,万民军水师共有战船超过五百艘,其中大号福船约在百艘左右,余众皆是中小型船只。”
“孙慎吾的水师到哪里了?”
陈望收回了目光,询问道。
“孙慎吾已经领水师抵达南京以西的江浦,与万民军南京的水师几番交战,皆大获全胜。”
胡知礼神色轻松,笑道。
“万民军的水师人数虽多,但是有太多的新兵,很多舟船都是原本的漕船改建,战力孱弱。”
孙慎吾手底下虽然战船只有一百余艘,但是麾下的水师基本都是经年的老卒,船只也都是各大造船厂精心制作的战船。
战船之上的火器的配置几乎达到了惊人的七成,加上大口径的舰载火炮,在内河水战之上面对着万民军的舟船几乎是降维式的打击。
近一个月以来,孙慎吾手底下的水师折损的兵员不到百人,舟船也只有一艘损耗,还是因为太过于冒进遭遇到万民军的围攻。
而万民军的水师却是折损了差不多六十多艘战船,伤亡起码在两千人以上。
“告诉孙慎吾,一切以稳为主,他现在拿着的,是我们水师所有的家底,要是都丢在了江浦,他他就是拿命来抵,也没有用处。”
水师的战报,陈望也都已经全部看过了。
正面交锋,万民军根本就不是孙慎吾麾下水师的对手。
唯一需要提
防的,就是借助风势的火攻战术。
在这个时代,轻舟快船的火攻战术很多时候往往能够成为逆转水战战局的关键。
孙慎吾只要稳扎稳打,击败万民军留守在南京的水师只不过时间的问题。
陈望的声音很冷,甚至冷到胡知礼都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
“是。”
胡知礼低下了头,下意识的应答道。
胡知礼有些发怔,他发觉不知道从何时起,陈望逐渐的变得沉默寡言了起来,身上所携带的威势也越发的深重。
似乎与他们之间似乎已经开始隔着一层厚厚的屏障。
“郑芝龙,现在在做什么?”
陈望并不知道胡知礼的心中想法,他扫视了一遍正在应旗的各军,淡然开口道。
“郑芝龙领着所部的水师,已经抵达了崇明岛。”
“郑氏水师舟船规模在三百上下,其中领兵的是郑芝龙的弟弟郑芝豹。”
“依照此前的约定派兵对于苏州、扬州两府发起了一定的袭扰。”
胡知礼收敛了心中的不安,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干练,回答道。
“不过实际上一切都浮于表面,郑芝龙的麾下的兵马主要是在掳掠,并没有进攻任一州县。”
对于郑芝龙的行为,陈望完全毫不意外,冷笑道。
“这确实是郑芝龙的风格。”
虽然说万民军在对抗汉中镇时基本都处于下风。
但是不到最后一刻,郑芝龙仍旧是不敢下定决心,所以现在仍然是不敢全力下注任何一方。
商人重利,万民军军势强盛,军力超过四十万,虽然南下受阻,但是总体仍是占优。
李岩几番动员南攻,已经攻陷了浙江的湖州、嘉兴、严州三府,以重兵围攻杭州。
杭州府只剩下了杭州一城没有被万民军攻破,其余的城池都已经沦陷。
若不是万民军对待士绅手段酷烈,毫不留情,江南的士绅只怕是早已经投降。
万民军起家之时,李岩就已经定下了针对士绅官宦的方针。
万民军发展到至今,就像是一艘航行在汪洋之上的巨舰,想要调头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哪怕是李岩在南下遭遇江南士绅的抵抗,有心放宽一些对于士绅官宦的政策,但也终究是收效甚微。
一方面是万民军往日的行径,使得一众士绅官宦对其极不信任。
另外一方面,则是万民军的基层和中层将校,因为李岩此前的多番宣讲对于士绅官宦极为仇恨。
双方的矛盾已经达到了不可调和的阶段。
所以江南士绅官宦在万民军强横的军力治下,仍然选择的是抵抗。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信息的误差,这个时候江南士绅官宦还将希望寄托于江北的明军身上。
毕竟陈望一直以来表现出的都是朝廷的忠臣。
在明面上陈望可没有和朝廷撕破脸皮。
真正知道陈望有不臣之心的,不是内阁的辅臣,就是六部的主官。
江南大部分的官员士绅,现在很多人都还以为是吴甡在掌控着江北的明军。
“郑芝龙没有半点进往内河的意思,之后的战事,只怕是难以依仗郑氏的水师了。”
胡知礼眉头微蹙,虽说南京水战万民军一败再败,但是短时间内,孙慎吾还是没有办法带领水师赶赴扬州战场。
“我从来都没有将希望寄托在郑芝龙的身上。”
虽说派人传信让郑芝龙加入战事,但是陈望也知道郑芝龙的秉性。
“战争的主动权,始终都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陈望的目光向西,劲风鼓荡,吹起万千旗幡,他的眼眸之中却是毫无波动。
“我让郑芝龙领兵进往崇明的原因,只有一个……”
“等到万民军在扬州城下兵溃败亡之际,郑芝龙就不会再置身事外,他不会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向我表明忠心的机会。”
陈望目光平静,彷佛在述说着一件极为平淡的事情。
“到时候,不会任何一艘万民军舟船抵达江南……”
陈望缓缓的举起了右手,在他的身后,火红色的大纛在劲风之中猎猎而响。
“他们,全都将永远的沉眠在江北的这片土地之上。”
随着陈望的右手压下,嘹亮的天鹅音也随之冲霄而起。
隆隆战
鼓声如闷雷般碾过大地。
扬州四野,无数旌旗翻腾。
血红色的浪潮席卷而来,一寸寸吞噬着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