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商品问题
朱小松特别注意大明工业化生产,没想到商品的生产质量,这时候却出现了问题,这调查不知道,这一调查才明白怎么回事。
大明工业明明是最早发展的,按照正常来说,工业化最关键的就是技术部分,工人最早掌握劳动技术,工厂有了高科技的支持,随着商品生产越来越多,理论上工人的技术会越来越好,商品的生产质量应该得到保证,同时生产效率也应该进一步加大,商品的合格率应该越来越高,工业化生产也就意味着生产成本应该是越来越低。
但实际情况可不是这个样子,虽然原始的枪支,欧洲现在也能够生产了,并且欧洲可以生产各种小家电。
但现在奇怪的问题就是,大明生产的商品商品质量不怎么样,反而价格和成本都高于欧洲。
让自己百思不得其解了,通过对几个重要工业区的摸排,又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因为大明工业最早发展,理论上电费的价格应该是最低的。
可作为工厂的主要动力来源,电力居然价格比欧洲和美洲还要高,甚至比非洲的价格稍微低一点。
非洲现在还是一个探险的时代,在那里,生产出来的商品,根本就没有什么质量保证,反而欧洲现在的商品质量相当不错。
这就让自己无法理解了,明明大明生产的各种原材料,时间是最早的,为什么生产出来的商品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价格上,都没有办法从欧洲竞争,甚至,连北美洲都不如。
这明明都是同样的商品,明明都是同样的技术,为什么就出现了这么大的差别?
各国军队需要换装,军队是需要训练的,理论上军队的商品质量应该是最好的。但实际当中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从大明王朝生产出来的各种商品,运输到欧洲之后的价格加上运费,理论上是绝对比欧洲本土生产的商品比较贵。
但实际情况是双方居然出现了一倍以上的价格差距,老百姓包括欧洲的老百姓也一样,同一种商品价格差了一倍,一模一样的技术,你说你会购买的产品?
市场经济也就意味着老百姓认可的商品,才会得到大规模的流动,这些欧洲小作坊生产出来的商品,质量和价格都比大明生产出来的好。
这就造成了大明的商品,根本没有办法打开欧洲和北美洲的市场。更让自己感觉奇怪的是,短短几年的时间,欧洲居然就培训出来了,技术非常好的熟练工人。
但是大明王朝的工人总是喜欢乱跳槽,其实就这些老板,他们觉得自己有点钱,有点关系就开办一个工厂,从来就没有一个工厂老板想做百年的企业,他们想做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弄到最多的钱。
按照这个方法进行生产,工厂根本就不注意工人的权益保障,更不重于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并且市场上现在出现了这样几句话。
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多得是。你要是不干,有的是人干。不好好干,你就赶紧给我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