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咋不走了?
其实‘不眠…’说的内容,我潜意识里也有类似的猜想——所以他一解释,我马上就能理解,甚至有种‘对,就该是这样!’的感觉。
但问题是,如果让我自己表达,我只能想到‘我觉得……’
这就是‘专业思维’和‘直觉猜想’的差距——他的猜想有理论支撑(前额叶发育、髓鞘化、神经可塑性),逻辑一环扣一环;而我的‘觉得’只是模糊的直觉,没有体系,所以一直无法确定。
正豁然开朗着,我兴奋地摸出烟盒叼上一根,下拉页面想看看有无新回复——
却猛地愣住。
那条详尽的回复的下一层,竟静静躺着四个字:
【你觉得呢?】
发帖时间显示7:03,而这条回复的时间是7:48。
烟灰簌簌落在键盘上。
我有点懵……
问我?不可能吧?
从他最初的回复就能看出来,用的全是学术专业术语,发现我的追问是口语化后,才明显减少术语免得我看不懂,最后的回复甚至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加比喻给我“填鸭”式讲解……
所以他知道我和他不同频。那这反问是什么意思?想听我胡扯?
我深吸了口烟,琢磨了半晌,一个有点不太能接受的想法冒了出来——他莫非是等我称赞他?
我:(′?_?`)
不能吧?这个想法让我自愧不已,我觉得不该用自己的逻辑去丈量大佬的想法。
但是……
首次回帖就甩出一堆我没见过的学术名词,而且他明知我不懂、与他不同频,我跟他阐述我的观点有用?他想听?
虽然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冒犯,多年的经验还是让我尝试性打字回复:
【大佬,我觉得您说的相当没错!您的观点我看完后,立马融会贯通打通了任督二脉!能再请教您一下吗?
您觉得这种同化过程会不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比如说,一个少年时期的人晚上可能就是不睡觉,但整合进来的中年认知会告诉他‘你得睡’。虽然少年的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可能没法完全执行这个指令,但这种影响会不会慢慢改变他未来的认知发展呢?】
点击发送后,等了一会见没回帖,估计对方不在线,于是去洗漱。
……
站在出站口,我远远就看见董姝予。
她穿了一条深紫色宽松长裤,上身是一件纯色连帽卫衣,正一边随着人群往外走,一边朝接站的人群张望。看到我后,她一脸欣喜地朝我挥手。
我留意了下她的头发,比上次见面时短了一些,显然是这次染发时顺便修剪了长度。
等她检票出站后,径直朝我奔来,我嘴角一扬,随手将指间的烟捻灭后扔掉。
她快步走到我面前站定,一双眼睛亮晶晶地上下打量我。不知怎的,这沉默的打量反而让我觉得少了点什么。我眨眨眼,带着点试探朝她张开手臂:“呃…抱抱?”
“啊?” 董姝予一愣,眼神闪烁了一下,似乎有些心动,但马上抿住嘴,低声嘟囔着,“抱什么呀......”
听她声音里那份略带羞恼和迟疑,我脸上的笑意反而漾得更开了,轻轻放下手说:“我看你刚才那架势,总觉得不配合着抱一下会缺点什么。怕你不好意思主动,我这不是想助攻一把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