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在做蛋糕
可能对我刚才的笑有所不满,汪子夜横了我一眼后才烦闷地说了句:“都需要。”
我点了点头,提议道:“你这情况为什么不考虑列个单子让你母亲购买呢?就一份傻瓜式的采购单......”
她摇了摇头:“那边的漫画走量很快,热门漫画上架3天内就能卖光,并不是想买就随时能买到。而且一旦断货,补货周期可能要两三个月,这期间后面的剧情就接不上了......”
思索了下可行性,我又提议道:“为什么不把采购单让你母亲给售卖的店员呢?”
她再次横了我一眼,讥讽道:“你当我傻子?日本和国内不一样,店员不少是小时工,临时工也多,没法固定。”
我皱起眉。
日本我去过,知道那边漫画主要在便利店和书屋卖,二手书屋也有,但应该不符合她的需求。琢磨半晌,我又问:“有没有大点的知名书店?比如列个傻瓜采购单,让你妈交给店长或长期店员。先付点定金,每集齐多少本,再额外给点收集费?”
见汪子夜皱眉,我大概也明白了。她这个年龄段在这个年代存在“消费壁垒”——她可能接受高价的跨国代购费,却不愿为“不确定能否完成的收集服务”提前付费。毕竟这个年代的消费逻辑更偏向‘实物交易’:她愿意为漫画本身花钱,甚至接受高价代购的‘失误补偿溢价’,但很难为‘不确定能否完成的收集服务’提前付费。
.......
走出台球厅后,见汪子夜仍面带思索,回想了下刚才我查的美元汇率,我不由再次提醒道:“你溢价买一本漫画的价格是多少?45美元相当于360多块钱一本漫画!我不知道那边漫画正常多钱一本,但这价格太离谱了。你拿出个差不多的价格,肯定有人能帮你长期收集。只要找的人稳定,虽然是花了长期溢价,但能保证你收集不会遗漏,而且价格始终稳定......”
见她最后仅仅说了句:“有钱试试。但愿有人挣。”然后她就不说话了。
我也没再当回事。发觉她性格里缺乏“社交安全词”。常规社交中依赖的“对不起”、“谢谢”等词汇,她很少用。甚至自己球杆脱手失误后,哪怕场景需要说了“对不起”,仍要带出一句:“你还挺不好杀。”
另外,我发觉她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说话在这个年代确实让其他人觉得奇奇怪怪。缺少社交安全词本来就让人觉得冷漠,加上不少话像谜语一样需要解密,朋友多就怪了。
不过,她的话倒有个特点:有时候极具特色,仔细品甚至有点“歪理幽默”,类似后世那种神吐槽的风格。
回去的路上,刘佳眼珠转了半晌,还是把我拽到后面询问:“毕朝卓,你跟子夜后面聊什么?我看子夜小嘴叭叭的一直说,你给聊明白了?”
我摇了摇头,随口说了句:“没啊,就正常聊天,她说她喜欢看漫画,还想把漫画借给我看。我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