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季秋 作品

第520章 各色纷纭(第2页)

账房先生站在一旁,低声汇报着:“东家,市面上的风声越来越紧了,都说加税是免不了的事了。西南战事吃紧,又要练兵革新,国库空虚,这钱……最终还得从咱们这儿出。”

掌柜的没立刻接话,手指无意识地敲着光亮的柜台面,目光扫过店里一卷卷色泽鲜亮的绸缎,眼神却毫无欣喜:“加税?加什么名目?”

“听说……是什么练兵捐、革新费,”账房的声音更低了,“名目都拟得差不多了。”

掌柜的终于冷笑出声:“哼,武夫动动嘴皮子,博个前程,咱们这些辛苦经营的就得跟着大出血。他倒是有前程了,咱们辛苦一年,怕是白忙一场!”

账房不敢再多言,低头继续拨弄算盘,算珠碰撞的清脆声响在沉闷的空气中显得有些刺耳。

菜市口,人流如织,各种气味混杂。

两个提着菜篮的妇人一边挑拣着蔬菜,一边低声交谈。

“这米价眼见着又涨了,听说还要加税,往后这日子可怎么过?”

“还不是那个边关来的官闹的?他一开口,咱们口袋里的钱就保不住了。”

卖菜的摊主默默地听着,手下利落地称菜、收钱,不多说一句。

夕阳西下,给汴京的街巷涂抹上一层暖色,但并未驱散弥漫在空气中的不安。

炊烟袅袅,饭菜香味从各家飘出,却似乎安抚不了躁动的情绪。

院门口、巷子尾,三三两两的人聚在一起,交换着听来的消息,声音压得低低的,眼神里带着警惕。

一个抱着孙儿的老汉对邻人努努嘴:“听真了?西军……怕是真要进京了。说是不日就到。”

邻人咂咂嘴,连连摇头:“啧,那可是真刀真枪跟西贼干过的兵煞……往后夜里出门,心里都得掂量掂量。”

“家里有姑娘的,这些天还是少让出门为妙,谁知道会出什么岔子。”

对未知力量的恐惧,对外来者的排斥,在暮色中悄然滋生。

寻常的脚步声在巷子里响起,也会引来门后警惕的窥探。

那个提议引入西军的人,在街谈巷议中,成了打破京城安宁、引来祸患的罪魁祸首。

一种无形的不信任感和紧张感,随着夜幕降临,缓缓沉淀下来。

流言在不同的角落以不同的版本继续发酵。

码头上有人信誓旦旦地说亲眼见了调兵的兵部文书;酒馆里有人赌咒发誓说户部的税吏已经开始核算新捐税的章程;深巷中有人神秘地传言西军的先头人马已抵达京畿外围,军纪涣散,滋扰地方。

这些话语在茶肆、酒馆、街角、院门口被不断重复、添油加醋、相互印证,像无数条细小的溪流,最终汇成一片弥漫着焦虑、不满与恐惧的泥沼。

不同阶层的人,出于各自不同的切身恐惧,军人惧死、商贾忧贫、市民怕乱。

这一切都在这股汹涌的暗流中找到了一个共同的指责对象。

那个凭借祥瑞和军功骤然显赫的名字,不再与荣耀和希望相连,而是在无数张嘴巴的开合间,被迅速涂抹上惹是生非、祸国殃民的浓重色彩。

汴京的盛夏闷热难当,而这无声蔓延、不断发酵的集体情绪,比天气更加令人窒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