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空军未来的发展(第2页)
哈立吉安进一步解释道。
“高功率的电子吊舱相当于制造噪音,用噪音盖过人说话,造成雷达回波混乱,进而造成对方无法获取精准的三坐标。”
“比如苏24战机挂载的希比内电子吊舱,他的电子战设备相当于在战机周围形成了一个电子干扰盾。雷达照射后,回波非常混乱,难以精准的定位三坐标。”
随后,哈立吉安继续说道。
“这种高功率干扰吊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只能战机自己扛着效果才明显。他的干扰只有在距离自己足够近的时候,功率才能保持足够高。”
“随着空对空导弹技术的发展,我们的Aim120具备hoj模式,这是一种反辐射模式。当导弹遭遇干扰时,立刻切换hoj模式,转而定位辐射源。”
“这种模式,彻底把扛着电子吊舱当护盾的方式给淘汰掉了。”
在场众人闻言面露轻松之色,纷纷点头。
然而,哈立吉安话锋一转,继续在这个话题上往下说。
“我们的涂料隐身思路实
际上是基于落后的半主动雷达制导概念产生的。”
“那个时候首先要考虑机载雷达的锁定问题,而不是考虑导弹的锁定问题。”
“现在问题来了,空战己经逐渐转变到中远距离,导弹更依赖自身的主动雷达末端引导攻击。”
“对方的歼16d战机出现了非常可怕的作战思路,他的电子战吊舱通过采用多种模式,包括压制真实回波、制造虚假信号、破坏跟踪逻辑等方式,把电子战针对的目标改成针对来袭导弹。”
“而且,歼16d战机干扰距离非常远,我们的导弹就算跳到hoj模式,导弹的能量留存也打不到对方。退一步讲,就算射程够用,攻击所需时间也很长,在这么长的时间,对方玩的花样太多了,比如两架电子战飞机循环开机……等等”
“我们都知道,空空导弹的雷达功率不可能做的很大,因为他的空间有限。所以,在对抗方面肯定是玩不过电子战飞机和专用吊舱。”
“那就产生一个问题,在对抗雷达回波方面,隐身战机是靠涂层。而对方是靠升级电子战设备。”
“未来,谁更有发展潜力?”
海军作战部长听后,皱着眉头问道。
“我们的隐身涂料就做不到针对导弹雷达吗?”
哈立吉安轻叹一口气。
“空对空导弹的中距引导变成了更复杂的数据链引导。”
“对方的整体侦查手段不需要精确三坐标,只要一个点可以抓住我们的隐身战机,中距弹就能飞临战机上空。”
“到末端导弹雷达开机,隐身涂料是可以干扰导弹雷达,但潜力不大。只要给导弹加一套60-600mm长焦镜配合松下s1rii的Ai对焦算法(民用解决方案,军用不能说),除非我们能做到涂层光学隐身……”
“最终,不对称作战思路还是回到主动干扰来袭导弹。”
“那么,就产生一个问题。”
“我们的隐身功能缺点一大堆,获得的优势还不如电子战系统……”
“隐身涂料功能,是否己经多余了?或者说在空战之中效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