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间一个迷途的羔羊 作品

第449章 天下大同(第2页)

韩信站在人群中,手指划过西域地图:“若真能远征域外,兵家之道,将不再局限于内战。”

龙且握紧长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呵……或许,我们可以在更广阔的天地重建楚国。”

蒙恬与王离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战意:“大秦铁骑,终将踏遍天下!”

卫庄抱臂冷笑:“有趣,没想到我堂堂一个杀手头目摇身一变成为了老师。”

盖聂淡淡道:“当老师有什么不好,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纵横’之道。”

鬼谷子抚须而笑:“天下大势,终于不再局限于中原一隅。”

赤练则是满目含情的望着卫庄,他们终于不用四处奔波了。

月神低语:“太一,天下大同真的能实现吗?”

东皇太一笑道:“只要大家同心,天下大同指日可待。”

焱妃则望向远方:“或许,这才是真正的‘苍龙七宿’的使命。”

消息如同春风般传遍九州。在临淄故地,曾经齐国的遗民们跪地痛哭,他们抚摸着重见天日的《诗经》《尚书》;在郢都旧址,楚人将珍藏多年的《楚辞》原本供奉在新建的百家院内;在蓟城,燕国旧贵族们取出了地窖里发霉的竹简,在阳光下晾晒。

新政带来的变化随处可见:

咸阳东市,公输家的机关木鸢与墨家的朱雀比翼齐飞,引来孩童阵阵欢呼;

终南山上,道家弟子与阴阳家共同观测星象,修订历法;

渭水河畔,农家指导百姓使用新式耧车,田亩产量激增;

军营之中,医家弟子教导兵卒辨识草药,伤亡大减。

市井之间的变化最为真切。新开的"百家酒肆"里,儒生与墨者共饮,兵家与法家对弈。临街的告示牌上,贴着用各国文字书写的政令。最热闹的当属各地的"论道台",每月初一十五,各派学者在此公开辩论,百姓可自由围观。

商人终于不再担忧重税,市集重新繁荣。

农民的赋税减轻,田地里终于有了笑声。

工匠可以自由研习墨家,公输家的机关术,不再被官府限制。

学子可以自由选择学派,不再因“焚书坑儒”而恐惧。

“陛下……真的变了?”街头巷尾,人们低声议论。

“或许,大秦真的要迎来盛世了!”

在蜀郡,李冰父子留下的都江堰旁新建了水利学堂,墨家工匠与农家弟子共同研究灌溉之术;在吴越故地,阴阳家与道家联手治理水患,用五行之术疏导江河;在匈奴边境,蒙恬的黄金火骑兵与农家合作开垦军屯,长城脚下第一次出现了连绵的麦浪。

新政最震撼的莫过于对六国遗族的承诺。项梁、范增等人齐聚一堂。"复国不等于复仇。"随后指着西域地图,"大秦许诺的楚国新址,在葱岭以西的沃野。"少羽的重瞳中燃烧着复杂的火焰,他抚摸着霸王枪上的楚纹,第一次陷入了沉思。

田氏宗祠内,田横对着齐国故土的方向焚香祭拜:"若能在身毒河畔重建临淄..."他的声音哽咽了。最令人意外的是韩王安的幼子,他默默取下了始终佩戴的丧麻,换上了博士宫学子的青衿。

小圣贤庄的钟声悠扬回荡,象征着诸子百家的融合,也象征着大秦的新生。

东皇太一站在高处,黑袍猎猎,面具下的双眼望向苍穹。

“天下归一,百家争鸣……这盘棋,终于开始了。”

而在他的身后,整个华夏大地,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