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武珩之前还劝说我,让我表面投靠圣上,实则暗中助力信王。一旦信王登基,我这便是从龙之功,可保三代。可从如今这位信王殿下的所作所为看来,他怕是从来都对我心存忌惮。或者说,武珩根本就没想给我留过活路!”

杭宣谨想得更多一些。

这份密信上,虽也提到了武珩的罪行,但比起自己北狄血脉,泄露军情这等抄家灭族的大罪来说,武珩那边只是一个包庇和贪腐之罪。

这罪过大吗?

大,论起来也是能够要人头吗?

可这罪过能要了武珩的性命吗?

那却是不至于的。

怀信侯府,那是何等根基?

数代簪缨,盘踞朝堂,根深蒂固!初代老怀信侯更是追随开国太祖血战沙场的元勋,功勋卓著。

说句诛心之言,只要武珩不犯下谋逆造反、通敌叛国这等九族尽诛的滔天大罪,即便是龙椅上的天子,多半也会看在勋贵体面、祖宗情分上,施恩留他一命。

削爵、流放、圈禁……这些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却唯独不会轻易要了他的命。

眼下信王手中掌握的这点子罪证,分量拿捏得何其精妙!不痛不痒,伤筋不动骨。

这哪里是杀人的刀?分明是套牢猛犬的项圈!武珩的把柄落在信王手里,便成了最称手的棋子。

信王用他时,自可驱使如臂,一旦觉得他锋芒过盛或不堪驱使,随时都能将这罪证抛出,将其弃如敝履,甚至还能落个“大义灭亲”的美名!

握着把柄的臣子,才是最得力的臣子。

杭宣谨心中一片雪亮,几乎可以断定,这所谓的罪证,九成九就是武珩自己主动送到信王手上的!

若非如此,怎会如此凑巧?怎会将罪名精准地卡在这个足以震慑,却不足以致命的微妙尺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