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京中贵女5

    皇城久攻不下,百姓早已习惯了“外头打得凶,宫里稳如山”。可晚膳时府中众人才知皇城门破,一时间一众下人抢着打听。

    尤其是,当时赵大彪闯府失败后签下死契留在府中的流民。

    他们原先跟着赵大彪一道闯进来,攻府不成,反倒被裴石击退。落单之后,正是林黛玉发话,开后门收容,才得了口饭吃、一席瓦遮头。

    如今在府中干的,干最脏最苦的活计,换得三餐一宿,虽无前程,倒也不必贪生怕死。

    几人照例在粪桶边收拾,便偷偷聚在一角。

    灰尘扑面的老金压低嗓子,眼里却掩不住一抹躁动:“听说了吗?顺天应命的旗子挂在皇城门上了……我们要不要趁机离开这里啊?”

    这个问题不止是在这些人中,也萦绕在所有人心中。

    “真若换了天,咱们这些签了卖身契的,没有用了吧?”一个年轻些的也很兴奋。

    一旁年纪最大的老汉,正弓着腰在擦桶,他声音不大,却一语钉钉:“回去干嘛?现在这家人给吃给住,主子还不许下人打骂我们,挺好的。反正守着不长草的庄稼地也是干活,在这还不用靠操蛋的天吃饭。”

    “瞧你这奴才样!”话音刚落,那年轻人“呸”了一口:“早知如此,当日便不该跪着求收留!现在就算能跑出去,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看我们,还能不能回去了!”

    老金却转过头,凑近几人低声道:“其实嘛……咱们要是真想混出个名堂,也不是没法子——”

    他没把话说尽,只是眼珠子一转,几人对视一眼,悄悄围拢,开始低声谋划,而那老汉早已默不作声地踮脚看向府内,眼神微妙。

    “老货!干嘛呢!快过来!”

    他将手中的桶猛地一丢,哗啦一声水花四溅,掩去了他们的窃语。

    “来了!”

    一旦天下有变,最先浮动的不是城头军旗,而是人心。

    别说原就是闯军余孽的那几人,便是今日方才进府、尚在惶惑中的百姓,也不免心浮气躁。

    东府那边,有五个汉子方才领了府里发下的棍棒家伙什,回来便见角落里婆子媳妇围成一圈,七嘴八舌嚷得热闹。

    “快来快来!我们商量着要不要回去!”一个妇人拉着嗓门,声音都带着颤。

    旁边一个老婆子接话,“北边打不过夷子,南头还把公主送了和亲,这朝廷多少年没个像样年景了?这回要不是咱家粮也断了,我才不来投奔呢!正好这闯王进城来送过粮,新朝廷许是不错呢!”

    “这胜负还没分呢,你就这么着急!”

    又一汉子插嘴,满脸不屑,“哪年不是天灾人祸?换了多少个皇帝老儿,不还是咱们这些老百姓遭殃?”

    “可听说闯王那边打的是分田地、均贫富!”另一个婆子眼里泛着希望,“若真能有那等好事儿,还不如早点回自个儿家——再等几年,说不定还能分几亩良田咧!”

    “拿着吧!家被火烧没了还不如想想今年冬天会不会跟去年一样冷得过不下去!”

    汉子一人一个家伙什递给面前的人,可听着婆子只觉得聒噪,吼道:“人家是拿命换来的!你又没随军打仗,哪来那么大脸分田地?你指望人家发善心?没把你家抢光就算积德了!”

    这话一出,场面顿时冷了几分。

    半晌,那年纪最长、原是旧时衙门出来的老衙役开口:“你婶子也是嘴快,她没了家心里惦念着怎么过冬罢了。”

    “我当差那阵,眼睁睁看过国本之争,城里头喊得凶,过了年就能翻盘。你只听着他们说‘顺天应命’,可见过哪个起兵的不说自己替天行道?真打下来了,还不是秋后算账一锅端?”

    婆子嘟囔着:“可他们发的粮,还挺客气的……”

    老衙役摇了摇头,目光深沉:“这世上没白来的饭。你以为他们进了皇城就都住里面了?那么多人,是喝西北风撑的肚皮?咱们这些百姓家,前几年朝廷要我们叫养兵税,以后说不得还得腾屋子出来养兵呢。”

    这话一出,原本跃跃欲试的妇人也不再作声,只低头抿了抿嘴角。

    七嘴八舌下他们也没有决定出去路,此时府中传话的婆子来,说当家奶奶要府中所有人到议事堂去。

    鸳鸯一见是离开贾府多年的茜雪来传话,见人先愣了一下,听完又问:“客人也要去吗?”

    她原是贾母身边的老人,知道家事不可轻传外人,语气中似有几分忧虑。却不料茜雪抢白一句:“姐姐这是糊涂了?主子要人去,我一个小丫头敢擅作主张吗?”

    语锋不重,却直逼鸳鸯那点遮掩的心思。

    鸳鸯笑得勉强:“也不是这意思,只是……家中之事叫外人听去,总归不妥。”

    “二奶奶是主子,妥不妥的有什么所谓?”茜雪收了笑意,“这府里如今是谁说话管用,姐姐该比我清楚。”

    鸳鸯一噎,只得点头,吩咐茜雪稍候,自己入院传话。

    院中的小丫鬟迎上来,凑在鸳鸯耳边悄声道:“那房里不给伺候,乐户还在逗小少爷弹曲呢,说是听曲解闷。”

    此刻她身边几个与她旧识的丫鬟也凑了上来,眉眼间皆带试探。

    府中重新安排差事后如今府中内外井然,连几个本与鸳鸯有旧的丫头,也多少归了二奶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