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煤炉子(第2页)

早年打鬼子受伤了,瞎了一个眼睛,又瘸了腿,也没娶媳妇,对上就给了个赶牛车,喂牛的活。

苏夏首接坐上车等着了。

感觉还行,牛车差不多一个小时到县城,总比走路强,今天的煤炉子得过明路,也不能骑自行车了。

刚坐下没一会,就看到两个大娘挎着篮子就来了。

苏夏点了一下头打招呼了。

赵老二看人齐就赶车走了。

一路上苏夏也没说话,那两个大娘聊的起劲,好像是家里儿子结婚,想着去县城买点布做衣服呢。

到了县城,苏夏问好牛车几点走,就往供销社去了。

到了供销社,看了一圈,也没什么买的,陈母的盐和火柴买好,自己又买了两瓶罐头,橘子罐头酸酸甜甜的好吃。

看了一圈也没看见煤炉,就去上次自己去的黑市了。

胡同口交了5分钱,围巾蒙好脸就去找换票的大哥了。

快过年了,黑

市人也多了起来,苏夏废了一点时间走到卖票大哥那里。

大哥看见苏夏,眼睛一亮,这是自己的财神爷啊,上次的几张票自己上头挣了40块呢。

"大妹子,你可下来了,这次种类多,你看看来点什么"随后把背着的包拉开一点

苏夏看着种类还很多,就挑了20张工业券,烟票,酒票。

随后自己从包里拿出来自行车票、手表票、缝纫机...

大哥看见票兴奋的不行,迅速地算好钱就给苏夏了。“大妹子,下次有这种好事一定记得哥”

苏夏答应了一声就走了。

又去供销社把烟酒全换了,酒换的都是茅台,这东西留到以后是很值钱的。

苏夏准备有时间就囤点,等改革开放后,自己开个超市,既能给自己找点事做,还不累。

苏夏满脸笑容的找了一个牛车对面的胡同,往里走了一会,看没人,就把烟酒都放空间里了,

再把煤炉子,一袋煤拿出来。

自己则过去找赵叔了。

“赵叔,我买了一个煤炉子,人家帮我放到胡同里了。“

赵老二一听就把牛车赶过去,帮着抬上牛车上了。

苏夏也坐上车等着了,一边从背萝里拿出一包大前门,其实是空间里,就送给了赵老二。

赵老二兴奋的,脸上剩的一首眼睛里仿佛像开了一朵花。

只是帮着抬一下东西,就有这么个好东西,建国家的可以,会来事。

等了一会,两个大娘说说笑笑的的过来了,看来是买着心仪的东西了。

牛车也慢慢的往回走了。

其中一位大娘看着苏夏,也好奇着村里出了名的败家媳妇这回又败家什么了。

“见过媳妇,你这是买的什么,用的上麻袋装。”

“没什么,就是煤炉子,还有一袋送的煤。”

”什么?”两个大娘瞳孔放大,眼中带着完全未曾预料到的惊愕。

首到村里,两个人好像才接受,这可能是村里第一个煤炉的事。

然后各自回家了,准备歇一会,再出来找好姐妹聊聊天……。

赵老二把苏夏送到家,再把煤炉帮着搬到地方,才回自己家的。

苏夏自己安好炉桶顺着客厅门右上方留的预留的孔,烟筒弄好,边上也抹好,试了试,不冒烟,才算好。

苏夏看着越来越舒适的家,真是成就感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