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镇上(第2页)
一间间茅草屋和木板房摇摇欲坠,屋顶的茅草东倒西歪,有的甚至己经露出了窟窿。
一些老人坐在门口,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皱纹与生活的苦难。
孩子们光着脚丫在街道上乱跑,无人管束。
街道上还有部分行人面容憔悴、衣衫褴褛,手中拿着一个碗,乞丐!还不少。
苏元元瞪圆了眼睛,小嘴微微张开,脸上满是不可置信的神情。
她指着那露出窟窿的屋顶,又拉了拉身旁苏青青的衣袖,惊讶地说:“姐,同一座小镇,西街和中心街却仿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差别太大了。”
眼前的景象虽让苏青青内心受到极大冲击,但她面上没有任何表情。
中心街商铺林立,富人们身着绫罗绸缎,在宽敞干净的街道上悠然闲逛。
而西街房屋破旧,穷人们衣衫褴褛地在狭窄脏乱的巷子里为生计奔波。
这贫富差距就像一道难以逾越
的鸿沟,横亘在小镇之中。
苏青青拍了拍苏元元的肩膀,语气平淡:“元元,世上贫富不均本就是常态,这就是生活。有人在蜜罐里,就有人在苦水里。咱们现在不也在苦水里吗?走吧,别感慨了。”
“哦。”
一盏茶的工夫,姐妹二人在一条更为狭窄的巷子里找到了小小的济世堂医馆。
站在济世堂门口,苏元元满心疑惑。
在原主的记忆中,济世堂生意不错,房子也没这么破败,怎么原主才多久没来,就变成这副模样了。
济世堂的大门是木头门,此刻己经破旧不堪。
挨着地面的那一截木头布满了洞眼,走近了还能看到洞眼里一堆堆蛀虫正在啃噬木头,地面上遗留着不少未收拾的木头粉末。
就连门头上“济世堂”三个红大字招牌也满是灰尘,漆也脱落了不少。
苏元元盯着医馆的环境打量着,而苏青青的目光却被大门两侧的对联吸引住了。
上联是“誓拯群黎离病痛”,下联为“甘倾热血护安康”,横批是“德泽苍生”。
此对联是毛笔字书写而成,一笔一划刚柔并济,尽显书者深厚功底。
端详之间,能从这笔锋里感受到书者心怀仁善,定是位悬壶济世的良医。
可那偶尔转折处的顿挫、撇捺间的苍劲与不甘,又似隐隐诉说着书者满腔才学如明珠蒙尘,难有施展之地的无奈怅惘。
苏元元回过神来,看到姐姐正出神,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发现姐姐在看对联,便有些疑惑地嘿了一声,笑着问:“姐,这对联有啥好看的,你这么入神?”
她没学过毛笔字,只觉得对联上的字写得十分好看、整整齐齐外,并未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
苏青青指了指大门两侧的对联,认真地问:“元元,你好好看看这对联,能感受到书者的心思吗?”
苏元元走上前去,盯着对联仔细看了一番,片刻恍然大悟:“姐,这字刚才我看就只觉得写得有模有样的,如今仔细一看,居然还透着股子正气。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我觉得这医馆的大夫人品肯定不差。”
苏青青知道这己经是自家妹子能看出来的极限了,便不再为难她,轻笑一声说:“进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