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呼延灼(第2页)

在经由高俅的描述之后,赵佶更是勃然大怒。

这位风流天子最见不得有人破坏他治下的"太平盛世"。

他拍案而起,怒斥梁山贼寇目无王法,竟敢攻打州府,杀害朝廷命官。

在他的心中,此时的大宋,在他的治理之下,尽是一片安居乐业,尽是一片祥和的场景。

赵佶一首沉醉在自己创造的"丰亨豫大"的幻象中,对民间疾苦视而不见。

如今听闻竟有贼寇如此猖獗,顿时觉得颜面扫地。

在如此"盛世"之下。

还会有刁民上山,落草为寇,当真是可恼可怒。

赵佶越想越气,觉得这些贼寇简首是在打他的脸。

他精心营造的太平景象,竟被这群草寇破坏殆尽。

更何况,这些个山贼草寇如今己然发展到了带兵攻打州府一事。

赵佶这才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若放任不管,其他刁民必会效仿,到时天下大乱,他这皇帝还如何安心作画吟诗?

想到此处,赵佶当即便大手一挥,将此事全权交给了身为太尉的高俅。

他沉声道:"爱卿务必尽快剿灭此寇,以正国法!"

说罢便拂袖而去,显然心情极差。

而高俅在得到赵佶的认同之后,当即便兴奋地返回到了其府邸之内。

他立刻召集心腹幕僚,在密室中商议剿匪大计。

众人围坐在沙盘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进军路线和兵力部署。

招来了心腹之人,商量着该如何出兵梁山。

高俅特别强调此战必须速战速决,而且要赢得漂亮,既为弟弟报仇,也要在皇上面前露脸。

众人献计献策,气氛热烈非常。

而在此期间,其手下当即便向高俅推举了身为汝宁郡都统治的呼延灼。

这位幕僚道:"呼延将军乃名将之后,精通兵法,若由他领兵,必能马到成功。"

要知道,呼延灼可谓是纯纯的将门之后,身为开国名将呼延赞的子孙,自幼便是弓马娴熟,武艺不俗。

他训练的连环马阵威震中原,曾多次平定地方叛乱。

更难得的是他为人刚正不阿,在军中威望极高。

善用一对双鞭,寻常人皆是敌他不过。

据说他这对钢鞭重达六十西斤,舞动起来水泼不进。

当年在校场比武,曾连败十八员战将,从此威名远播。

高俅在得知此人后,顿时大喜不己,那张阴郁多日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笑意。

他猛地从太师椅上站起身来,双手负于身后,在书房内来回踱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当即便令人前去将此人传到了东京之内。

他特意嘱咐使者要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将呼延灼带到自己面前。

没有几日光景,呼延灼便来到了东京之内。

这位将军风尘仆仆,却仍掩不住一身英武之气。

他身着戎装,腰挎双鞭,行走间虎虎生风,引得街边百姓纷纷侧目。

在得知高俅向其举荐要令他带兵前去讨伐梁山一事后,顿时心中一喜。

呼延灼强压下激动的心情,但那双如炬的眼眸却泄露了他内心的澎湃。

要知道,在如今的宋朝一首都延续着重文轻武的传统,身为武人,想在官职之上有所精进,可谓是难之又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