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福祸难知(第2页)
千倌把手里的小册子藏在身后,支支吾吾的说道:“师……师父。”
道长看着千倌沉着脸说道:“回去抄二十遍《道德经》。”
“是。”千倌脸瞬间就苦了下来,耸拉着脑袋说道。
汪烨看着道长,心里也是有些害怕。道长却出乎意料地没有责怪汪烨,笑着说道:“小烨,过两天会有百字会,到时候很热闹,让千倌带你下去看好不好?”
“好。”汪烨乖巧地说道。
倒不是道长偏心,千倌看着那些交合图片是淫性大起,小小年纪就这样不是好事。而汪烨七魄中丢了一魄,那一魄就是欲魄。就是说,只要七魄不补全,汪烨就压根不会有****。再者道长对汪烨多少也是心中有愧,又怎么会责怪他呢?
七魄,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生存于物质中,所以人身去世,七魄也消失。如果七魄尽散,而三魂依旧留在身体中,那么这个人就会没有感情,行尸走肉一般。
道教又有说法,七魄者,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西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
清朝大诗人袁枚在他的著作《子不语》中就提到过,有一次他病重,朦胧间看见有十个人和他一起睡在床上,横七竖八的,都看不清面容。后来随着他病情慢慢好转,这些人也逐渐减少,最后一个不
剩。后来他才知道,这些人就是他的三魂七魄。
却说汪烨丢了欲魄,对男女之事没有感觉,也不会产生****。至于七魄最后能否补全,那是后面的事了,在此不提。
汪烨阴阳煞气己经让道长和吴先生施法尽聚于双眼,倒是暂时没有性命危险了。只是七魄不全,汪烨就变成了中离人。中离人是人,却是比常人更容易遇上鬼怪之物。
千倌被道长罚回去抄写《道德经》,汪烨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西处走着。很快就来到了太素宫门前。太素宫原本是齐云山道教的主观,却是在一场大火之中被毁去了。现在道观己经重建起来,却是要等明年才能进观。
观门前挂着一副对联,对联写着: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咄咄西来东土;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元元北镇南天。
从这对联中来看,又是圣人,又是仙佛,颇带儒佛两家气息。这是因为齐云山道教自唐朝以来,多受儒佛两家影响,到现在己经是集三家之长,以道教为主了。
……
六月十九是齐云山下诸多村庄举行百字会的时候。百字会是附近村民经常举行的活动,届时会有百余人徒步上山到玉虚宫中拜神,之后在山下还有许多活动。活动会持续到第二天天明才结束,观看的人成千上万,热闹非凡。
百字会每年六月十九举行一次,届时祁门休宁两县许多人都会参加。上次那位香客就是来请道长主持百字会的,道长也是欣然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