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 15 章

    李云乐都快崩溃了,但天幕中的女声却犹嫌不够,继续讲述着震撼所有人的话。

    【首先是我们华夏大部分人的主食,安乐大帝从占城引进了占城稻,并且加以推广,使得原来一季一熟的水稻变成了两季一熟甚至三季一熟,使得粮食翻倍。】

    【土豆、玉米、红薯的发现也是粮食提升的重要推动力,要知道水稻、小麦亩产也就一百来斤,但是土豆、玉米、红薯轻轻松松亩产千斤以上!而且这些作物还不怎么挑种植环境,在陡峭的山间也能种植,使得华夏可用耕地也大幅提升,两相叠加,全国的粮食产量翻个几倍自是轻轻松松。】

    【同时安乐大帝不仅积极鼓励工匠改良农具,还会将那些改良后的农具免费租借给贫苦百姓,使得农民开垦土地的效率大大提高,将许多劳动力从田地中解放出来。】

    【粮食增长所带来的便是人口的提升,在安乐大帝统治的几十年里华夏人口从原本的五千万直接翻了倍,一举突破了一亿人口大关。而这还仅仅是华夏主体民族的人口,要是加上当时华夏军队打下来领土上的异族人口,总人口应当接近两亿。】

    【从我们现在的角度讲,两亿人口的确不多,毕竟如今全球已经突破了80亿人口大关,但于那个时代而言,已经算得上是奇迹!】

    【当然具体的操作up主几句话是说不清的,所以我特意扒了论文,把相关史料数据摘了出来,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慢慢看,对数据没兴趣的可以跳哈。】

    天幕下的古人们没有跳过的能力,他们更不会跳过,巴不得多看一些再多看一些。

    他们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地望向天幕,而原本是花花绿绿头像的天幕上不断浮现出一行行黑色的文字。

    那些文字中有许多他们从前没有见过的符号,但仿佛有魔力一般,他们的大脑竟是自动出现了符号的意义——那些都是数字,竟比他们如今所用的要简洁方便得多!

    那些数字的记录方式也很奇特,被横平竖直地放进了一个个框中,众人仔细观看后却便又发现这些框再一次提高了记账的简明扼要。

    一瞬间许多人都心生惊奇,特别是常与账本打交道的户部官吏们更是在心中连声赞叹。

    学!一定要学!学会后他们将会省下不知多少的时间!

    不过很快官员们便没有心思思考那些数字符号了,因为那些数字一个比一个让他们震惊!

    天幕提供的数字资料不仅包含了各种作物的亩产量,还详细描述了每年的粮食总产量的提高量,耕地增长面积,户籍人口增长等等。

    如果说昨夜天幕播报的信息还让众人心中怀疑,觉得不可能做到。

    今天的天幕却是切实提供了让全华夏人都吃饱穿暖的方法——高产作物和更高效率的农具的发明让整个华夏粮食产量产生了飞跃!

    哪怕是没读过书的最底层百姓也能明白亩产千斤的意义,亩产一两百斤和千斤那可是相差了五倍!

    哪怕打个折,都能多养活三倍人!

    这于天下属实是一件大好事,如果忽略掉这些都是“安乐大帝”所创。

    不少朝臣想到“安乐”两个字后,心情顿时掉入了冰窖。

    如果安乐郡主真的能证明自己有天幕所言的能力,那天下恐怕要彻底归心于她了!

    而且看着眼前郁郁葱葱的田地,他们有理由相信安乐郡主恐怕真的有这样的能力。

    他们要怎么办?难道真的接受安乐郡主成为万众所归的第二位女帝吗?

    相较于朝臣们心中的复杂,百姓们便是纯粹的欣喜了。

    昨夜的天幕还有不少民众因入睡太早没能现场看见天幕,今日天幕的时辰却正是农人们在田间劳作的时辰。

    一瞬间田间几乎所有农人都跪倒在地,对着天幕大声呼喊,痛哭流涕。

    “老天,请赐下神种和神器,让我们吃口饱饭吧!”

    “求求您了,天爷啊!俺家去年收成不好,小女儿没熬过来饿死了,有这样的种子俺的妞妞就不用死了。”

    “俺娘去年生了场大病,为了给她医治,俺家卖了大部分地,现在种出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如果有这样的神种俺家是不是就可以吃饱了。”

    “有这样的神种村里的老人也不用到了年纪后为了不拖累儿女独自进山了。”

    ……

    绝大多数农人都只知跪地祈求上苍,但还有小部分的农人保留着理智。

    一个中年男人摇了摇头,“求老天爷有啥用,天上又没法掉粮食。天幕那意思难道不是那什么安乐大帝找到的神种,改良的农具吗?现在关键是希望那安乐大帝能上位啊!”

    男人叫作周二牛,平日里会进城中做些小生意,走街串巷下脑子比大多数村民都要灵活。

    他的身旁是一个更加年轻的男人,眼珠子一转。

    “周二哥,俺刚从邻村卖货回来,你猜怎么着?听邻村人说今天一大早他们看到天子仪驾朝着西南边去了,听说是安乐郡主的庄子,你说他们是去干什么?该不会是要查出安乐郡主吧?”

    年轻男人叫做王三,家中老幺,不爱种地,靠着在几个村子间互相倒卖东西赚取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