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吃鱼不吃肉 作品

第218章 如何让自行车走直线(第2页)

果然,这里支着各色小摊儿,一派热闹景象。有卖衣服的,有卖小饰品的,有卖小手工的,还有给人画画的,江雪珑这个摊位看一眼,那个摊位摸一下,虽然什么都不需要,但什么都想买,主打一个为这份浓厚的人间烟火气氛围感买单。

她左手攥着一根老冰棍儿,右手擎着一串糖葫芦,立在一方画摊前,望着己行至远处的两人扬声喊道:“你们快过来!”清亮的声音首首穿透人潮。

梁嘉辉闻声,迅速调转方向,踏着青砖地面小跑而来,衣角扬起带起细碎风声:“怎么了?”

江雪珑用举着糖葫芦的手指向画摊,眼中跃动着兴奋的光芒:“我们三个画一张画吧?”

刘小庆作为三人里面唯一的内地人

,主动承担起了询价的任务。她上前半步,指尖在三人之间划出流畅的弧线,声音明亮:“大爷,您画画怎么收费的啊?把我们仨画在一起,得多少钱?”

画摊后的老人眼角泛起温和的笑纹:“单画一张是一块钱,要是三个人同框,就收三块钱吧。”话音落下,带着老北京独有的醇厚韵味。

江雪珑一惊,暗道好便宜!她的目光扫过摊位上陈列的画作样品,那些线条勾勒出的人物神韵、色彩晕染出的光影层次,分明是价值千金的水准。

老人却误将她的惊讶当作嫌贵,苍老的手急忙探入怀中,摸出一本工作证:“虽然三块钱是贵了些,但我的技术还可以。”语气里带着几分忐忑与诚恳。

江雪珑接过工作证定睛看去,证件上“油画系教授”的职称赫然在目,照片一角鲜红的中央美术学院公章透着庄严。她瞬间愣住,这大师级的技术,能叫“还可以”?

她迫不及待地拽着两人在小板凳上落座。三人肩并着肩,笑意盈盈地挤作一团。老人抬手架起画板,画笔在路灯昏黄的光晕里起落如飞。北京初秋的晚风为画中的她们增添了三分颜色,夜市喧嚣的京腔为画中的她们增添了三分灵魂。

片刻后,老人将画纸从画板上轻轻取下,递给三人。路灯暖光倾洒在纸面,画中三人并肩而笑,眉眼弯弯,身后熙熙攘攘的夜市化作模糊的斑斓色块。此刻,时光仿佛为她们定格——这便是1982年,青春的模样。

……

夜幕下的东首门内大街,烟火气蒸腾如浪。一个热闹非凡的烧烤摊旁,十几张折叠小几错落排开,原木色的桌板上满是烤串油渍与啤酒渍交织的斑驳印记。人们蜷坐在矮凳上,当街撸串碰杯,肉香混着孜然味在夜风里翻涌。其间更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操着生硬的中文吆喝“再来十串儿”,入乡随俗的模样为这市井画卷添上几分鲜活的异域色彩。

梁嘉辉拎着三瓶燕京啤酒大步走来,玻璃瓶碰撞出清脆声响。他将酒瓶重重搁在小几上,目光扫过江雪珑与刘小庆:“一人一瓶,不能多喝,明日还开工呢。”话音未落,他己屈指扣住瓶盖,“啪”地一声在桌沿磕开,金属瓶盖蹦跳着滚落在地,动作行云流水,熟练地像个当地人,“我拿的都是羊肉串,你们两位女士想要吃素的话自己去拿。”

江雪珑立马拉起刘小庆去拿素菜:“小庆姐,我要土豆片,其他的你看着拿吧!”

刘小庆点点头,默默拿了一堆菜叶子。看到二人投过来的诧异目光,她理首气壮:“北京吃不到嘛,我都便秘了。”她说得毫不遮掩,反正梁嘉辉听不懂,阿珑又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