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蛔厥:得酸则伏,得苦则安(第2页)
患者家属一愣,“那应该怎么治?”
李言淡淡一笑,了然于胸。
“当然是吃药了。”
“不用开刀做手术?”患者家属接着问道。
“不用。”李言简单回道。
患者与家属对视一眼,眼中皆是欣喜。
“太好了,李大夫,您赶紧开药吧。”患者家属忍不住说道。
“不急,辩证还未结束。”李言轻轻摆手。
现在虽然确认了患者的主症,但辩证还未结束。
“张嘴,我看看舌头。”
患者闻言张嘴,李言一看舌苔黑腻,这时脉诊也有了结果,患者脉伏。
患者西肢厥冷为寒,呕吐苔腻为热,这说明患者体内寒热胶结,正邪相争,为寒热错杂蛔厥。
在《医林绳墨·厥》中有云:“有蛔厥者,胃中虚冷,蛔水能养,妄行于上,致令上吐,蛔虫多出,心气虚惊,彷惶不宁,致使手足冰冷而作厥也,故曰蛔厥。治宜安蛔暖胃,如二陈汤加吴萸、干姜、白术、黄连、乌梅之类。
在汤头歌诀中也有言
:得酸则伏,得苦则安......得甘则喜,得辛则散.
李言也有了开方思路,提笔便写道:
附子15克。
吴茱萸(开水洗7次),川连,干姜,枳洁石实,细辛,川椒,生大黄,木香各10克。
乌梅、赭石粉、苦楝根皮、党参、炙甘草各30克。
芒硝15克(分冲),姜汁30毫升,蜂蜜120克。
煎浓汁600毫升,入蜜煎三沸,兑入姜汁,分2次服,3小时1次,于服药后半小时服芒硝。
方中乌梅酸伏虫体,细辛,川椒,姜汁辛散透络,黄连,苦楝根皮,苦安蛔虫,附子大黄,寒热平调,芒硝,蜂蜜,通腑驱虫,党参,炙甘草,补气防脱。
“好了,先去办理入院手续,把药方交给住院部的医师,他们会帮你拿药。”
“谢谢李大夫,谢谢李大夫。”
患者家属朝着李言好一阵感谢,李言只是笑着摆了摆手。
患者家属也没多耽搁,扶着患者便离开了诊室。
李言看着两人的背影,微微叹了一口气。
这么典型的虫症都能诊断成胆结石,还建议手术,他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不是李言在对下级卫生院大夫医术的评判,而是对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感叹。
就这还是燕京附近的农村,要是换做偏远一点的地方,那医疗条件可想而知究竟有多差。
想要改变这一点,不是区区一两个人就能做到的,是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上,以数代人以此为奋斗目标,最终才能有所改善的。
李言现在能做的,就有尽可能的治好他接诊的每一个患者。
“怎么了?这对症下药了还愁眉苦脸的,可一点也不像你。”
叶澜心虽说面冷,但对李言却是心热。
见李言低头没说话,起身走到了李言跟前,轻声说了一句。
“我能想什么,师姐这么漂亮,我当然是在想你啊。”
“去去去,我就不该关心你,一天天的就知道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