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谁钓谁?(第2页)
洗把脸的小事儿罢了,刘长顺这太客气,李言没接过这话茬。
刘长顺也没继续说这件事,而是话锋一转,“现在馒头应该蒸好了,先进屋吃早饭。”
李言跟着刘长顺进屋,刘长顺老婆也把馒头端上了桌,又盛了三碗白粥,拿了一碟自家腌制的咸菜摆在桌上。
“刘支书,现在不都是在村里食堂里开火的么,怎么您这还自己蒸起了馒头?”李言问了一句。
刘长顺把烟斗在鞋底磕了磕,“大食堂里今早是棒子面窝头,这东西怎么能用来招待客人,所以我就自家蒸了些馒头,煮了锅白粥。”
说罢,刘长顺又端起蒸笼,朝李言说道:“李大夫你们慢慢吃,我给其他大夫把早饭送过去。”
李言听到这里大致也明白了这一顿白面馒头配白粥,也是刘长顺私人掏的腰包。
上次他来城里看病的时候,她老婆说他因为生病,性情变得暴躁,在村里逮谁就骂谁,却没被收拾,这不单单是他当上支书,还有八个儿子的缘故。
就凭这两顿自掏腰包的招待,足以看出刘长顺是怎么当龙角树村支书的。
吃过了早饭,李言三人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便骑着自行车朝着大队部去了。
两米宽的土路旁,隔三差五的竖着一些国槐树,再往旁边,就是一大片的农田,现在是刚收过小麦的季
节,与李言老家李家村那边靠着水库不同,龙角树村这边没什么大河,灌溉没那么方便,小麦收割完了之后,都是栽种的一些玉米,红薯等农作物。
这会儿正是食堂开饭的时间,田间地头倒是没有忙活的村民。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才能看见有大人小孩,在地里头忙活。
是的,这个年代,不仅仅大人要下地干活,小孩子也是一样,只不过与成年人能得到的工分不同而己。
现在正是双抢的农忙季节,学校停课,就如现在李言看到的,一些十岁左右的小孩,正在地里拔草,捡麦穗,他们一天的工分大概是一两个。
至于再大点的,可以从事更为高强度的劳作,插秧挑粪,工分能计到三到六个。
李言三人都骑着自行车,在这个年代,燕京城自行车人均保有量不低,但龙角树村显然是作为分母的那一个。
所以一路上许多孩子都好奇的看着三人,甚至于都有好奇心重的孩子跟在李言三人身后疯跑。
看着这些小孩,又看了看自己骑着的二八大杠。
李言不禁想起了自己前世年小的时候,偷摸从家里骑出比自己还高的二八大杠跟村里的小伙伴一块儿撒欢。
刚开始反正是没少摔跤,也没少挨打,后面熟悉之后,李言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小小二八杠,拿捏。
就这样,在小孩的簇拥下,李言三人终于是到了大队部。
大队部前的小广场上,许大茂这会儿顶着个鸡窝头,正往自行车上捆着放电影的设备。
都没等李言到近处,远远的许大茂就挥手喊道:
“言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