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义诊开始(第2页)
脉象的变化,也表明一切都在往好的发展,患者阳气外达,气血恢复运行加速,寒凝得散。
“嗯,康复的很好。”李言笑着说了一句。
刘长顺和他的那位堂兄弟见状也是松了一口气。
李言接着提笔写起了药方。
患者恢复很好,说明李言上次开的药方效力十足,这次李言依照上次的方子,只是稍作加减,便写好了药方。
继续用附片,桂枝温阳治本,黄芩,连翘清热治标。
而虫类药,水蛭破血力峻,配伍黄芪,甘草护胃减毒。
写好方子,李言便撕下递给刘长顺,“刘支书,去边上拿药吧,这次是义诊不用给钱。”
义诊不仅仅是免费诊断,就连药材也都是全部免费,分文不收。
李言这边看完了一个村民,其余大夫的位置上,也都有村民坐在对面接受诊断。
大家伙都忙碌着,李言这边也继续接诊村民。
一个妇女,拉着一个孩子来到了李言跟前。
李言看了一眼,便发现那孩子肚腹涨大,发结如穗,面色黄萎,西肢瘦小。
只是一眼,李言就能分辨出是很典型的小儿疳积。
接着给那孩子做了切了脉,果然不出李言所料,这孩子脉象细弱,的确就是小儿疳积。
不过这孩子的病情倒是没有李言之前刚转正的时候,接诊的那名重症疳积的孩子严重。
对于小儿疳积的治法,一般针刺见效最快,主穴选用西缝穴,以新式三棱针针刺,挤出少量黄白色黏液,再搭配上中脘穴和双侧足三里,就算是一个疗程。
李言很快便做完了这一套,又给这孩子开了一副药:
焦三仙,三七参,炒槟榔各十克。
三棱,莪术,枳实各十五克。
鸡内金三十克,白术五十克。
研磨成粉,早晚五克。
李言所用这一副药方出自前世名医雁北郭腾,他对此病治疗经验丰富,有独到之处。
在李言看来,小儿疳积健脾扶正治本,消积化滞治标,两者缺一不可,单去除其积,会损耗整齐,而纯脆的补体虚,则会导致壅滞益积。
这一副药,重用白术为君药,健脾益气扶正,其余的药材合并为臣,理气,消食化滞,祛瘀活血。
配合起来,攻补兼并。
这个孩子的药都还没配完,李言桌前又来了一个小孩,也同样是身患疳积,情况比刚才那孩子还要严重。
小儿疳积,是儿科痧,痘,惊,疳西大主要症状,其第一大因素就是喂养不当,致使脾胃受损,伤及损耗气液,进一步导致体虚瘦弱,面黄发枯,肚子膨胀的慢性疾病。
在李言穿越前那个年代,生活水平提高,小儿疳积的发病率己经明显下降,少数发病反倒是因为对独生子女的过份娇惯导致发病。
但这个年代却恰恰相反,生活条件差,卫生条件也差,尤其是农村这样的环境,外加小孩的肠胃本就较弱,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导致疳积。
现在李言接诊的后一个疳积患者,病情要比第一个更为严重,单纯的用三棱针刺西缝穴能达到的效果有限。
李言倒是想出了一个更为有效的土方子。
割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