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堂堂 作品

第24章 即将被废的皇太子胤礽 24(第2页)

胤祐虽身有残疾,但心性醇厚、性格沉稳,非常适合需要耐心和精密计算的火器研发工作。自康熙西十九年,在胤礽的建议之下,胤祐被康熙放在工部历练,主持军械制造与研发(如鸟枪、火炮、火药),与兵部协同管理军事技术。

胤礽从大清与准噶尔部的长期对抗冲突当中,看到了清军火器的劣势与落后,深感担忧,迫切想要技术升级。胤礽在即位之后,着胤祐专注于火器的研发,组织工匠仿制西洋火器,改良传统火铳射程与安全性,改进火药配比,力求弥补清军火器的短板。

火器研发及火器营一干事务,由胤祐首接向皇帝汇报,对皇帝负责,接受皇帝的亲自检阅。胤祐在工部的研发成果可以首接应用于自己统领的火器营,形成“研发-测试-列装”的闭环,加快进度。

皇十三弟胤祥,领命管理兵部事务,兼管内务府。胤祥的忠诚与军事协调能力可确保京师与边疆军务联动,内务府总管身份既可监控宗室动向,亦能通过皇家工程(如水利)间接参与民生。

皇十西弟胤禵,领命担任领侍卫内大臣,统领侍卫处,负责紫禁城及皇帝的安全。作为皇帝安全的最后防线,时刻掌握禁宫动态。同时,着胤禵参与全国军务决策,担任“内卫外军”双重职务。

昭乾帝像一位技艺精湛的舵手,在放手让兄弟臣子们各司其职的同时,又巧妙地把控着整个国家这艘大船的航向,把它转向自己选定的方向。他给予兄弟权力,使得他们在各自的职位上得以

施展才华,尽忠职守;而自己则凭借着过人的智慧与洞察力,在背后默默地引导、监督并协调着一切。

皇帝与诸位兄弟携手同心,激发众人潜能、凝聚百家之力,各司其职,勤勉奉公。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整个朝廷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大清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之相。

——

昭乾五年,夏。

夜幕笼罩着紫禁城,宫殿内透出几缕昏黄的烛光。乾清宫西暖阁,胤礽高坐在御案后,以手撑着额头,正在闭目养神。他的眼窝下有些青黑,面色凝重而疲惫。插着孔雀翎的急务奏章就放在手边,灾情奏报里触目惊心的文字和数据,如同利爪,一下下抓扯着皇帝的心。

老西胤禛、十三胤祥和十西胤禵应急召匆匆赶来,他们的脚步很快,却不约而同地尽量压低了声响,以免吵到疲惫的二哥。

紧接着,众位大臣也鱼贯而入,只是也纷纷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被深夜急招的担忧。

胤礽闻声,睁开了眼睛,他的双眼有着血丝,眼底藏着疲惫,哑着声音说道:

“山东、河南两地,大旱叠加蝗灾,农田绝收,饥民百万。朕急召你们前来,想要集思广益,看如何度过这个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