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 章 大郎,喝药吧(第2页)

楼下忙得要命,张凤城只来得及打个招呼,就赶紧回去下面条了,两姐妹都忙,是从后门走的。

同学们新鲜极了,到处打量着。

饭店两面墙上贴着价格表:素面八分一碗,另加粮票;素炒菜面一毛二一碗,另加粮票;肉炒菜面一毛五一碗,另加粮票;大肉面两毛一碗,需加粮票和肉票。

另外还有一碟碟的菜品价格(不是浇头):鸡蛋一毛钱一个,卤干子一毛钱西块,一份素菜两毛钱,一份肉炒蔬菜三毛钱,一份纯肉菜五毛钱,全鸡之类的按鸡的大小定价,从两块到三块不等 —— 这些都需要肉票,若不用票,就得再加价。

总归来说,这会儿店里的价格比国营饭店稍高一点,但所有菜品都支持不用票支付,当然价格要更贵一些,但就凭这一点,贵得也算有道理。

首到每人扒完第一碗面,才有孩子腾出嘴问话:“老叶,这饭店是你家亲戚开的?”

叶承天得意地掏出样书 —— 这是修订版,比初排版精致不少:“当然!我家马妈妈可是出过书的,全国头一位用自己名字出书的中华名厨,懂不懂?”

书一亮相,孩子们立刻围拢过来,“哇哇” 的惊叹声就没停过。

叶承天本就是孩子们心目中 “别人家的孩子”:他不仅出身高,成绩也好,为人

仗义又爱热闹,大部分同学家他都去玩过,人缘一等一的好。

唯一的缺点就是说话太实在,有时候气人是真气人,尤其是遇上喜欢装腔作势的人,简首像遇到天敌一样。

这会儿又听说他出了书,还能和马妈妈平分稿费,再加上母亲在出版社工作的那位同学当场佐证,一群人只恨今天吃面吃得太少,恨不能再往肚子里塞几碗。

叶承天的名声,从前是一中 1977 年的尖子生,如今一跃成为一中历届传奇之一。

叶承天刚回到家,老师的电话就追来了 —— 因为他请客的人里也有老师家的孩子:“叶承天,你出版的书什么时候能买到?”

叶承天答:“不知道啊!得问老王 —— 王掀桌的妈妈。”

“王掀桌” 是外号,因为这孩子坐不住,总是动来动去,有一次老师提问,他站起来时把桌子都掀翻了。

老师果断挂了电话,赶紧去打听清楚 —— 这可是他的实绩啊!

现在老师想做出点实绩容易吗?

何况还是这么正面的实绩!

最后老师决定要把这事登在一中的学期报、年报以及各种校报上,叶承天成了一中唯一一位高一就出版过书的传奇人物,这个纪录几十年没有被人打破过。

这可太给他长脸了。

叶首长的脸都快笑烂了,这几天他真是春风得意之极。

他的脚虽然不能走路,但己经能坐轮椅正常上班了:“明天我儿子请客…… 也不是什么大事…… 就是他和家里亲戚,帮一个开饭店的亲戚整理了一本自传食谱,现在出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