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灵光乍现】

隔壁贾家传来的欢声笑语,听在王翠莲耳里格外刺耳。-求/书~帮_ `已¨发′布¢罪.薪′蟑`截,她如今没了工作,全靠易中海赔偿的那1500块钱过活,坐吃山空的日子让她心里发慌。

今天一整天,王翠莲都没敢踏出房门——她怕院里邻居在背后指指点点,

说她的闲话。灶上煮着棒子面糊糊,桌上一碟咸菜,她一口没动,坐在桌旁眼泪大颗大颗往下掉。

她和易中海风里雨里,这么多年,怎么也想不到,老易能这么狠心。虽说“大难临头各自飞”

,可自从离了婚,他待自己就像陌生人,半分情分都不讲。也没再说过话!

王翠莲越想越委屈,只觉得自己当初真是看错了人,忍不住自哀自怜起来。

另一边,陈平安回到后院,先去了刘海忠家,陪便宜师傅喝了会儿酒,把帮刘光天找到工作的事说了。

正坐在桌边吃饭的刘光天一听,顿时心花怒放,

“陈哥牛必!还得是你啊!”

就差喊666了!

——院里同龄人里,竟是自己先找上了活计。虽说只是临时工,可工资有15块5,还有转正的机会,

这在眼下己经是天大的好事了——前三年困难时期,压根就没招过工。

陈平安又跟刘海忠提了一嘴:“师傅,再过半年,轧钢厂估计也要招工。”他特意把话说在前头,免得日后厂里真招工了,师傅一家怪他没提前告知。~比-奇.中/蚊·惘. ′无!错¨内,容·

刘海忠一听,连忙追问:“平安,你这消息准吗?”

陈平安解释:“就是酒桌上跟领导闲聊时听他们提的,不算板上钉钉,毕竟上面文件还没下来,只是领导们的猜测。具体怎么选,还得师傅您拿主意。”

刘海忠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眉头紧锁着琢磨——徒弟肯定不会骗自己,但“领导猜测”这西个字,终究没个准数。

虽说灾年过去了,可日子也没见得松快多少,万一轧钢厂一年半载不招工,自家光天难道要等两年后才上班?

他瞅了眼儿子:“光天今年都20了,马上就该说媳妇了。没个正经工作,谁家姑娘愿意嫁?

你看院里阎解成,这几年打零工混日子,21了还没成家,媒人都懒得登他家门。”

刘光天在一旁听着,连忙点头:“爸,我觉得先去暖壶厂上班挺好,临时工也是活儿,总比在家待着强。轧钢厂那事儿还两说呢!那知道以后招不招工的事儿!”

刘海忠拍了下大腿:“对!就像老话讲的,‘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那些没谱的事,咱不惦记,免得好高鹿远。”

陈平安在旁边听着,嘴角忍不住抽了抽——什么“好高鹿远”,师傅这是把成语记混了。

但他也没纠正,反正意思到了就行。¢求?书\帮· ~首\发,他这便宜师傅,但凡遇上字数多的成语或诗句,总能说错几个字,早都习惯了。

刘光天心里早有打算:在家受够了气,身上一分钱没有,吃个鸡蛋都轮不上自己。去暖壶厂上班,好歹能赚点工钱,

等自己手里有钱了,既能攒着说媳妇,还能偶尔出去潇洒,日子总比现在快活。

刘海忠见儿子态度坚决,也就定了主意:“行,那就先去暖壶厂!平安,这事多亏你费心了。”

“师傅客气啥。”陈平安笑着举杯,“等光天上班了,师傅您也放心不少”

至于陈平安说的轧钢厂,

刘光天打心底里不愿意去——他可不想跟父亲在一个厂上班,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多别扭。暖壶厂就不一样了,男女工人都有,等自己转了正,说不定还能分到房子,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