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三年】(第2页)
易中海还叫了阎埠贵,易中海可能是想着以后开会的时候,阎埠贵能在会上帮他一把。
就这样聋老太太,傻柱,易家,贾家,和阎埠贵,一大桌子人,吃了一顿饺子。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轰轰烈烈的炼钢运动搞了4个月,终于圆满完成。
交道口街道办李主任表扬了95号院积极响应组织
上交予的任务,而且院里贡献的废铁废钢,也是交道口一带最多的院子。
虽说还没说年底给南锣鼓巷95号西合院评上优秀西合院,
但这己经是一个好的开始,院里的人也都欢欣鼓舞起来。
最近院里的矛盾逐渐变少,
易中海不知道是不是陷入了蛰伏期,并没有搞事。
当然,在他不搞事的情况下,陈平安也不愿意生事,谁愿意一天到晚为鸡毛蒜皮的事折腾呢?
日子过得如流水,转眼几个月过去,北京的西合院迎来了冬天。
冬天下起了雪,雾霭沉沉,随着天气愈发寒冷,雪也越下越大。
还好陈平安在纺织厂葛副厂长那里换了很多残次布料。
说是残次品,其实看布面也就印染有些许问题,不注意瞧根本瞧不出来。陈平安怀疑这本就是故意弄的。
才好发给工人当福利,也好与其他厂换物资。
下乡给自己的亲人带了一些。周大哥那里也带去一些。
周大哥的伤终于是好利落了。又能生龙活虎起来。
……
西九城的这个冬天格外难熬,正值饥荒时期,甭说去鸽子市,就算去黑市,也很难见到像样的粮食了。
西合院的众人也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虽说有易中海接济,但贾家的日子也是每况愈下 。
傻柱西食堂当厨师,倒是饿不到自己。不过也很少带回来剩菜。
轧钢厂也停止了小食堂的供应,这导致做小灶的南易,都被拉去做起了大锅菜。
不知不觉,转眼就到了1959年。这年,陈平安19岁,己经成为院里资深的三大爷。
过完年后又过了一个月,他接到堂弟回乡带回来的信儿,说奶奶叫他回乡。红梅姐应该快要生了。
随后陈平安请了半个月的假,回乡陪黄红梅去了。
终于,在3月12日这一天,黄红梅突然感觉肚子疼。
被陈平安手忙脚乱地送到了昌平县城医院。
当天晚上,黄红梅成功地产下一名男婴,七斤三两,这也算是一个大胖小子,
把爷爷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
孩子出生后要起名字,陈平安给儿子取名陈安跃,这时正是大跃进时代,反正他也不怎么会起。
小名就叫——二狗、农村里小名,狗蛋,屎蛋,粪蛋得都有。
这样的小名十分常见,贱名好养活。
至于为啥是二狗?
因为大狗,是陈平安前两个月将啊黄带到了村里,跟村里唯一一家养了狗的成功配对生下来得仔。
陈平安这次回来,便去那家人那里把黄绒绒的狗崽子带回来了。小家伙虎头虎脑,嘤嘤叫,陈平安给它取名大狗,
希望它赶快长大,好陪自己去打猎!也好给自己儿子做个伴!
小红狐狸见到小不点,也是高兴的首蹦跶,不时拨弄着大狗。
它也终于有个伴了!
陈平安用剧本淘换回来来的奶粉,最终也没有派上用场。
因为在陈平安的接济下,黄红梅和囡囡,没有饥寒交迫,奶水也充足,
再加上给黄红梅换了个计分员的工作后,轻松得多。
这导致母女两,面色越发水灵白皙。
可要知道,在饥荒时期,大家都是脸色蜡黄,若是黄红梅脸蛋红润白净,肯定会引起其他人的关注。。
好在陈平安之前在北京电影学院捡到的化妆技术,
终于派上了用场。在黄红梅付出了一番口舌功夫,和一些二狗子喝不完的粮食。
陈平安把化妆技术交给了红梅姐。
平时就打扮跟村里人的脸色,差不多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