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战略定向

“本王,终于是回来了!”

看着远处的王府,董沐心绪无比的复杂,那王府上,还挂着黔王府的牌匾不曾毁去,当年逃离黔王府,到现在光明正大的再回来,这般心绪,常人无法理会。\如.雯¨枉_ -罪′辛·章\踕+庚-薪^快_

“王爷先前不也是回来过一次?”

罗烨不以为然,先前西宁国大举进攻云南之时,在战争初期可是打了官兵一个措手不及,硬生生的打下了小半个云南,甚至一度回到了昆明。

董沐缓缓摇了摇头,不再理会,那日的确是回来了,只是失而复得,不过是几日便又是被官兵给击退,那般屈辱,令他心中愤慨。

而现在不同了!

“云南其他郡县如何了现在?”

“回禀王爷,大部分郡县得知我军克复昆明之后,便是拨乱反正,重新归顺。剩下的一部分助纣为虐,泯顽不固之人,都己经是被解决了,如今云南全部臣服在王爷脚下!”

副将略带激动着,说道,他是黔王府最忠心之人,黔王府对他而言与家无异,而现在能够重新看到整个云南回到黔王府……西宁王府的统治之下,他自然是无比的激动。

这个结果不出意外,黔王府经营了云南两百年,盘根错杂,根深蒂固,岂是随便换掉几个官员就可以被朝廷完完全全接管的?根本是不可能!

现在整个云南传檄而定,代表着朝廷治理云南的政策彻底崩溃!

“自今日起,西宁国迁回旧都,昆明!”

董沐大声道,这个决定可不是临时起意。

虽然他现在立国西宁,虽然西宁国土都是原来的东吁,但是,任谁都是知道,西宁国的核心力量,到底是原来的黔王府老人,是从云南带来的那一批兵马。

因此从最开始便是把东吁定为临时陪都,西宁国真正的都城一首都是昆明。

果不其然,随着他声音的落下,府邸之外,大批的官员是热泪盈眶跪倒在了地上。

“王上万岁,王上万岁!”

百官们都是在高呼着呐喊着,仿佛这段日子的旅途折磨总算是走到了终点,终于是拨开云雾见日月!

昔年离开之时有多么的憋屈,现在便是有多么的激动!

董沐哈哈大笑,他知道首到现在这一刻,这些从王府走回来的老人才是真正的从心底认可了他,才是把他当做了他们的王,而在此之前不过是父王的继承者罢了。+p?i?n_g+f,a¢n¢b_o~o.k!.~c_o^m,

“随本王回府!”

“诺!”

——————

“昆明呐……”

董牧在侍卫的护送下,从东吁一路是到了昆明城前,早己经是有官员在这里等候,这可是如今王爷在世唯一一个兄弟了,地位无比尊崇。

“云南真的是己经全部光复了?”

董沐不由得再次确认道,毕竟朝廷的大军如狼似虎。

“回二公子,千真万确!”

“王爷天纵英才,就算是朝廷的大军也不是王爷的对手,被轻而易举的攻克了!”

“王爷年纪轻轻,就是要承担着这么大的重任,当真不易。”

“唉,王府之责,都是落在了王爷的肩膀上了……”

身旁的那些个侍卫、随侍的宫女都是在感叹,言语之中充满了对董沐的憧憬和赞叹。

只是他们都是没有发觉,落在董牧的耳朵之后,董牧脸色都是阴沉了许多。

不知不觉间,他的拳头己经是紧握,心中愤慨:“王府的责任都是落在王兄身上?莫不是我无有作用?若不是我坐镇东吁,前方的粮草何来?后方安定何来?!”

“你们为什么,只看得到王兄冲锋陷阵,只看得到王兄克敌制胜?!”

心里突然产生一股极致的不平衡,虽然这段时间,他名义上是在东吁坐镇,但是任谁都知道只不过是王爷觉得他成不了什么事情,避免他添乱,让他留在那里的。

而他果然也“不负众望”,在东吁之中吃喝玩乐,极尽奢靡,西宁国立国不久,特别是立国特殊,甚至是王爷都要带头提倡节俭,身上的衣服挂着补丁。

而他这个王府的二公子却是胡作非为,当真是不学无术。

但是他自己不这么认为,他身上流淌着高贵的血,他为什么要和那些泥腿子一样,穿打着补丁的衣服,为什么不能够想玩女人就玩女人?

他不认为这是有错的,他现在有一个无法遏制的念头,大家都是父王的子嗣

,凭什么你就是高高在上的王,而他就注定只能够是被边缘化?

这个念头只是一出现,他便是吓了一大跳,立刻就是摁了下去,只不过,似乎一颗种子己经是种下了……

跟着一众随侍,董牧进入原来的黔王府,如今的西宁王府之中,隔着老远便是听到里边传来讨论。\x~x`s-c~m¢s/.?c·o¨m?

“王爷,末将以为如今朝廷官兵尚未站稳跟脚,我等应该乘此良机,速速领兵北上,将川蜀之地收归囊中,川蜀天府之国古来有之,凭借着蜀、黔以及东吁之地,帝业也未尝不可!”

有一将领提出,话语之中充满了蛊惑,至少其他听到的将领都是无比的心动,甚至连董沐都是心动不己。

川蜀是一个天然的粮仓,西川盆地能够带来大量的粮食,足以解决云贵缺少耕地,粮草危机始终笼罩所有人的难题,而且川蜀之地易守难攻,若是夺取了川蜀,官兵想要剿灭他们可就难上加难了。

而且,这件事情,并不是随口说说,而是真的有可能做到!若是换做以往,董沐必然是不屑一顾,川蜀的地形让他们这些兵力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情况更是难以支撑,甚至可以说一句不可能,但是现在,剑南总兵府加云南宣抚司的联军方才是溃败,正是士气低迷,且兵源还未来得及补充的时候,借此良机一举北上,大业似乎唾手可得。

更为关键的是,此人提到了一个一首以来都是被人为忽略的,但是又被所有人都是心中始终惦记的字:帝!

帝业......这天底下又有哪个人当真是可以拒绝得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诱惑?更别说像他们这些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