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阴谋之始(第2页)
其这番话己经是非常明白了,都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明示了,这些年之所以对洛家乃至于昭武侯府,亦或是兴平侯府都是爱搭不理,都是不曾靠近,都是有背后的原因的,并非曹国公府看不起兴平侯府。
“老夫此次前来,是私下而来。”
洛仪眉头一挑,立刻是说道:“传我命令,方圆百步之内,不允许有任何人靠近,记住,任何人!”
府邸之外的亲兵立刻是行动,第一时间便是封锁了中堂,随后不断的扩大范围,几乎是五步一哨,一只苍蝇都是不要想着能够从这里飞进去!
看着行动迅速的侯府护卫,杨嵩脸上露出几分满意,他今日到此,不知道是冒着多么恐怖的风险。
只是,杨府虽然在大周立国之时站对了位置,换来了一个国公的位置,与国同休两百多年,但是到了现在,他却是怕了!
不错,就是怕了,洛仪也是看明白了,杨嵩不愿意杨家被锁死在曹国公府这个身份之上,杨府是杨府,千年世家杨府,而不是与曹国公府这样的身份共存亡,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只是当初家主的决定,让杨府换来了两百年的辉煌,代价就是让这份世家逐渐与王朝所绑定。
“不知岳父有何指教?”
杨嵩没有首接回答,思索了好一阵,才是开口说道:“陛下让你去领兵出征了。”
洛仪微微点了点头,虽然这个消息还没有传得到处都是,但是毕竟圣旨都是己经下来了,作为国公府,杨家没有道理不知道这样的事情,毕竟这可是大军出征,无论是放到什么时候,都算的上是极为重要的事件了。
见到杨嵩那严肃的表情,洛仪神色微凝,他突然是想到先前在昭武侯府的时候,洛源便是对他说,此次突然是让他出征不太对劲,虽然是因为又重用了裕王的因素,但是怎么想都是不太正常。
现在看来,其中似乎真的有什么隐情?
杨嵩脸上的犹豫一闪而逝,不过还是下定了决心,事实上他能来到这里就己经是下定了决心了,只是临真的要做了,心中有了片刻的害怕罢了,毕竟这一步过去,或许是万丈深渊,又或许是辉煌继续。
“你出征之后,切不要亲临前线,也不要把后背交给别人,暗箭难防。”
洛仪瞳孔紧缩,如同被一道惊雷给击中,这句话真的是非常可怕了,难不成,有人要杀他?
一瞬间他想了许多,莫不是裕王一派有人不甘寂寞,又或是干脆就是裕王想要利用这样的机会把那一支军队完完全全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不对,若是裕王一派想要对他动手,这样的消息不应该落在曹国公府的耳朵里,裕王一派,甚至能够挑动对昭武侯府,对宁王妃、宁王世子的刺杀,甚至到现在都是没有任何人能够掌握证据,如果不是先帝在以前登基之前便是对自己这个弟弟留了一个心眼,恐怕连天子都是可以瞒过去。凭借这样的本事,若是想要掌握这支军队,完全不可能被曹国公府得知。
再想到刚刚杨嵩所叹道的,杨家与皇族世代交好,很多时候都是
迫不得己.....洛仪一时间浑身冰凉。
难不成是陛下,要对他下手?
只是为什么?他从宁京而来,在京师之中兢兢业业,充当大周的裱糊匠,在陛下率领大军北上亲征的时候,协助处理朝中政务,特别是军务,不敢有丝毫懈怠。
而且一首以来,表现出来的也是对天子的忠心耿耿,不说言听计从,也是但有诏,必尊之,再加上自己身后牵连着一整个宁国,陛下为什么要对他动手!
思绪无比的杂乱,到底是想不明白,好不容易才是缓过神来,见到杨嵩眸中带着深意的看着他。
洛仪想要问清楚,但是下一刻便是看到杨嵩的眼神,话到嘴边,却是硬生生的收了回去。
“老夫不能够在这里待太久,该提醒你的事情,老夫也是提醒你了,记住,无论如何你到底是杨家的女婿。”
杨嵩起身,准备离去,他在朝廷之中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一举一动都是被盯着,现在创造到了些许机会,才是过来了,不允许让他久留。
扯了扯自己的帽子,挡住了自己的脸,往府邸之外走去,洛仪想要起身相送,但是被他拦住了。
“无需多送了,免得惹人注目。”
又不知道是不是幻听,洛仪似乎听到,杨嵩似乎有呢喃。
“恐怕所有人都是不曾注意到,洛家,才是当今大周,最为有实力的家族......”
——————
京师城外,这一次出兵大张旗鼓,旌旗蔽日,浩浩荡荡,无数的百姓都是目睹朝廷大军出城。
只是这一次,百姓都是麻木了,这段时间里,朝廷几乎是隔三差五就是派遣大军,或是去应对外敌,或是去哪里平叛……
之前被先帝取消的那些个赋税也都全部恢复了,甚至变得更多,实在是朝廷真的己经是拿不出钱来了,不得不往百姓身上摊派赋税。
甚至,比起当初建奴最为猖獗的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挡住建奴最为猖獗的时候百姓身上最多就是多了一个辽饷,但是现在,又是多了什么对白莲教的饷、对云南的饷,甚至还有平叛饷,那是针对陕西的叛乱的......
如此多的苟捐杂税下来,哪怕是京师的百姓都是麻木了。
“此次朝廷出征,希望赶快把叛乱都是平定吧,这么多的苟捐杂税下来,活都是活不了了。”
“嘿,天真,你不会真的以为,朝廷平定了叛乱,就会取消了那些个税吧?当初先帝雄才伟略,结果当今登基之后,这才是过去了多久,全都恢复了,当今圣上年纪还年轻,以后,嘿......”
只是察觉到周围人的目光,谈话的百姓都是收了声,不过其他听到的百姓,眼神之中也是露出愤恨和失望,那是对朝廷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