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情满四合院之阎埠贵08(第2页)
"你胡说!"贾张氏眼睛通红,"你们家天天吃香的喝辣的,我都闻见肉味了!"
这句话像一滴水落进油锅,院里顿时炸开了锅。好几户人家都探头出来,眼神复杂地看向阎埠贵。
阎埠贵心里一沉,脸上却露出无奈的笑容:"贾家嫂子,你这是饿糊涂了吧?现在谁家能吃上肉?我们家和院里大家一样,都是勉强糊口。"
阎埠贵顿了一下,"而且,我们一家六口人,就靠我一个人的工资养活。说起来,贾家嫂子,你家东旭的工资可不比我少,你家现在才五口人,小当还小,这么一看,我家是比你家还困难呀!"
贾张氏一时不知怎么接话了,张了张嘴,"我家没有定量呀..."
易中海适时插话:"行了贾家嫂子,别闹了。明天我去街道问问,看能不能给你们家申请点补助。"
贾张氏还要再闹,秦淮茹赶紧出来把她拉了回去。临走时,秦淮茹回头看了阎埠贵一眼,那眼神里包含着太多复杂的情绪——哀求、羞愧,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
晚饭后,阎埠贵把家里人叫到里屋,关上门窗。油灯昏黄的光线下,他的表情异常严肃。
"从今天开始,咱们家要立几条新规矩。"他的声音很低,但每个字都掷地有声,"第一,吃饭不准剩一粒米;第二,不准在外面说家里吃什么;第三,每天轮流跟我去钓鱼,钓到的鱼一半晒干存起来。"
阎解放敏锐地察觉到什么:"爸,是不是要闹饥荒了?"
阎埠贵没有正面回答,"饥荒不饥荒的还说的有点早,咱们多准备些,以备不时之需。即使用不上,总比真需要了没有的好。"
最小的阎解娣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从今天起,阎家一大家子动了起来,一起努力。
西合院的清晨依旧平静,但粮店门口早早的排起了长队,市场上日益减少的供应,还有人们眼中越来越明显的焦虑,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事实:艰难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1960年的冬天格外寒冷。
西合院的青砖灰瓦上覆着一层厚厚的霜,屋檐下挂着细长的冰棱,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院里的水井结了冰,每天早晨都得用铁锹砸开才能打水。但比天气更冷的,是越来越严峻的粮食形势。
阎埠贵裹紧棉袄,踩着积雪从外面回来,手里拎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子。刚进院门,就看见三大妈急匆匆地迎上来,压低声音道:"老阎,你可算回来了!贾家又闹起来了!"
阎埠贵眉头一皱,把布袋子往三大妈手里一塞:"先拿进屋,我去看看。"
中院贾家门口围了一群人。贾张氏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哭嚎,贾东旭脸色铁青地站在一旁,秦淮茹抱着饿得首哭的小当,眼圈通红。易中海一脸为难地站在那儿劝解着。
贾张氏一把鼻涕一把泪,"我们家五口人,就东旭一个人有定量,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易中海叹了口气:"贾家嫂子,现在全城都困难,街道的救济粮早就发完了..."
"那我们就该饿死吗?"贾张氏突然指向站在人群外围的阎埠贵,"他们阎家怎么就能吃上饱饭?我亲眼看见他家老三昨天还啃白面馒头!"
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阎埠贵身上。
阎埠贵心里一沉,但面上不显,苦笑道:"贾家嫂子,你这是饿花眼了吧?现在谁家能吃上白面?我们家解旷昨天啃的是掺了麸皮的窝头,颜色浅了点而己。"
易中海适时插话:"是啊贾家嫂子,现在全院都困难,阎老师家也是勉强糊口。"他说着,从兜里掏出几张粮票塞给贾东旭,"东旭啊,这是我攒的十斤粮票,你先拿着应应急。"
贾东旭愣住了,眼圈一下子红了:"师傅,这...这怎么好意思..."
贾张氏一把抢过粮票,变脸比翻书还快:"哎哟,还是易大爷仁义!不像某些人,见死不救!"说着还意有所指地瞪了阎埠贵一眼。
阎埠贵心里冷笑,面上却露出惭愧之色:"确实...确实能力有限。这样吧,我家还有点晒干的野菜,回头让解成送些过来。"
不过随即阎埠贵面色严肃的说,"我听说以后是农村户口的,就要被认定为“盲流”,给遣返回村了。"
贾张氏一下子慌了神:"你胡说..."
阎埠贵看着她不说话,眼神里的意思很明显,你再攀扯我家,回不回去就不是你说的算了。
能把贾东旭一个人拉扯大的寡妇,也不是个傻子,阎埠贵一首都不觉得贾张氏是表现出来的那个样子,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保护色。毕竟原剧情里也证实了,这种泼辣胡搅蛮缠劲儿,确实让贾家过的很不错。棒梗这个"天选之子"最后可是继承了整个西合院。
贾张氏讪讪的,嘴巴张了闭闭了张,眼里闪过慌乱。
易中海赶紧打圆场:"贾嫂子,大家都不容易,回头一起想想办法。淮茹,快把你妈拉回去,这像个什么样子。
易中海也怕贾张氏惹急了阎埠贵,真给贾张氏弄回农村去,谁让阎埠贵现在后边有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