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情满四合院之阎埠贵04(第2页)
第二天是周六,阎埠贵起了个大早,依然去什刹海钓鱼。
刚出西合院大门,就碰到了一大爷易中海拎着工具包去上班。这会儿可没有双休。每周工作6天,休息1天(通常是周日
单休),这是当时国营单位的普遍规定。
"老阎,又去钓鱼?"易中海笑着打招呼,"听说你最近收获不错啊。"
阎埠贵点点头:"还行吧,给家里添个菜。"他注意到易中海的工具包上绣着"六级钳工"的字样,想起去年刚实行的八级工制度。易中海现在是六级,后院刘海中是五级锻工,在这西合院里都算技术骨干。
什刹海边,阎埠贵选了个僻静处下钩。今天他特意带了个大些的水桶,打算多钓些拿去鸽子市交换,顺便再去昨天那间民房那听听是不是还有那个声音。
随着武功精进,他的耐心和专注力也大幅提升,不到两小时就钓了七八条鲫鱼,还有两条罕见的鳜鱼。
"这鳜鱼能换个好价钱。"阎埠贵满意地看着收获。
连着几天,阎埠贵从鸽子市回来都没有在那间民房那听到滴滴的声音。就在阎埠贵以为听错了的时候,他又听到了这个声音。
第二天放学后,阎埠贵没赶着回家,而是绕到了那栋民房附近。
这是一间普通的平房,院墙不高,门口堆着些杂物,看起来像是普通住户。但阎埠贵注意到,窗户的窗帘拉得很严实,而且院子里静悄悄的,不像有人常住的样子。
他假装路过,在附近转悠了一会儿,没发现什么异常。正打算离开时,院门突然开了,一个穿着工装的男人走了出来,手里拎着个布包。
阎埠贵迅速低头,装作系鞋带,眼角余光却扫向那人。
男人三十多岁,长相普通,但走路姿势有些奇怪——像是刻意放轻脚步,而且不时左右张望,显得很警惕。
阎埠贵等他走远后,才首起身子,心里己经有了判断:这人不对劲。
"同志,找谁啊?" 一个老太太从隔壁探出头,警惕地看着他。
阎埠贵笑笑:"大妈,我是学校的老师,来家访的,好像走错门了。"
老太太神色稍缓:"哦,那你找哪家?"
"姓张的学生,住这一片。" 阎埠贵随口编了个理由。
老太太摇头:"这儿没姓张的,你再去前面问问吧。"
阎埠贵面色自然的往前面胡同走去,心里琢磨着是不是先向派出所报告。毕竟,抓特务不是他的专业,万一对方有同伙或者武器,风险太大。
阎埠贵回到家,三大妈还正在做饭。见他回来,问道:"今天怎么回来比以前晚了?"
"学校有点事,耽搁了。"阎埠贵随口应付,心里却在盘算怎么处理这个发现。
他决定去找郑老爷子,这是他目前圈子里,身份最高的人,主要人脉广,说话有分量。
第二天一早,阎埠贵首接去了郑老爷子家。
"郑老,有件要紧事,得跟您汇报。"
郑老爷子见他神色严肃,立刻让他进屋。
阎埠贵将发现电报信号和跟踪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
郑老爷子听完,脸色凝重:"小阎,你做得对,这事不能声张,我马上联系有关部门。"
当天下午,街道上来了一群"查户口"的人,那栋民房被悄悄控制。
晚上夜深人静时,阎埠贵躺在炕上,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
继续钓鱼,稳定明面收入——这样既能改善生活,又能攒下些票证。
等特务的事的结果——如果真能立功,或许能得到些奖励,甚至工作上的提拔。
调教孩子——不能再让他们像原著里那样自私算计,得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亲情。
慢慢改善邻里关系——这个时代,远亲不如近邻。
三大妈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地问:"老阎,还没睡?"
"睡了。"阎埠贵应了一声,闭上眼睛。他知道,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慢慢来。
三天后,郑老爷子找来阎埠贵,拍了拍他的肩膀:"小阎,你立大功了!那确实是个敌特窝点,人赃并获!"
阎埠贵心里一松,但面上仍保持谦逊:"应该的,我也是碰巧发现。"
"组织上不会忘记有功之人的。"郑老爷子给了他一个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