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情满四合院之秦淮茹12(第2页)
秦淮茹觉得挺好。要不是最近厂里有任务,一大爷没法请假,他就自己去了。
他心心念念的养老啊,亲侄子不比邻居强点…吧?
孩子先给一大妈帮忙看着。
秦淮茹则照常上班,只是每天下班都会"偶遇"一大爷,说些安慰的话。
"淮茹啊,你婆婆有消息了吗?"第西天傍晚,一大爷终于忍不住主动问道。
秦淮茹摇摇头:"才去几天,哪那么快。一大爷您别急,一有消息我马上告诉您。"
其实贾张氏昨天就打电话到了厂里,说找到易小安了,情况跟系统说的一模一样。
但秦淮茹觉得不能太急,得让一大爷多煎熬几天,这样找到人时的喜悦才会更强烈。
又过了三天,贾张氏风尘仆仆地回来了,一进门就冲秦淮茹使眼色:"找着了!真找着了!"
秦淮茹赶紧倒了杯水给她:"慢慢说。"
"易小安在红旗公社三队,住两间土坯房,媳妇有肺痨,两个孩子瘦得跟猴似的..."
贾张氏喝口水,继续道,"那易小安当时就哭了,说他叔是他唯一的亲人了..."
不一会儿,一大爷跟一大妈就过来了,是真着急。
秦淮茹也没卖乖子:"一大爷!好消息!我婆婆找到小安了!"
"真...真的?"
"千真万确!"秦淮茹把贾张氏打听到的情况一五一十说了,最后补充道,"小安说他这些年一首在找您,可人海茫茫..."
一大爷老泪纵横,紧紧抓住秦淮茹的手:"淮茹...我...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谢你..."
"一大爷客气了,这是东旭托梦指引的,要谢就谢他吧。"秦淮茹谦虚地说,"您看什么时候去接小安一家?"
"马上!现在就去!"一大爷激动得像个孩子,"我这就去厂里请假!"再难也得去。
三天后,一大爷从保定接回了易小安一家。当几个人走在南锣鼓巷口时,半个西合院的人都出来了。
易小安又黑又瘦,但眉眼间能看出一大爷的影子。他媳妇脸色苍白,不停咳嗽,两个孩子怯生生地躲在父亲身后,眼睛却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地方。
"这就是一大爷的侄子?"有人小声问。
"乖乖,一大爷居然还有亲人..."
秦淮茹站在人群中,看着一大爷拉着侄子的手,脸上是前所未有的光彩。
休息好了之后,傍晚,等大家伙儿都下班了。
一大爷带着易小安一家人挨家挨户介绍。看出来是真高兴。
那句话是怎么说来着,侄子门前站,不算绝户汗。
当走到贾家门前时,一大爷特意停下,指着秦淮茹对易小安说:"这就是咱家的恩人,要不是你秦姐,叔这辈子都见不到你了!"
易小安扑通就要跪下,秦淮茹赶紧拦住:"别这样!一大爷对我家有恩,这都是应该的。"
第二天,一大爷在家摆了桌简单的接风宴,特意请了秦淮茹一家和二大爷、三大爷作陪。
饭桌上,易小安说起这些年的经历——父母死于战乱,他被老乡收养,长大后当了农民,一首在找亲人...他媳妇家也没人了…
"多亏了秦姐,"易小安敬了秦淮茹一杯,"不然我这辈子都见不着我叔了。"
说罢,一口干了。
一大爷这事解决了,傻柱也找好对象了。下一步该拼下事业了。
一大爷是把秦淮茹当成了恩人,在厂里处处关照她。
有次张科长私下告诉她,一大爷在厂领导面前大力推荐她,说她"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
"淮茹啊,"周末的傍晚,一大爷特意来贾家道谢,手里还拎着条五花肉,"厂里下周要选拔一批干
部和优秀工作者去党校学习,我推荐了你。"
秦淮茹眼睛一亮。这年头能去党校学习,回来肯定升职!
秦淮茹早在当上组长后就申请入党了,张科长是推荐人。毕竟秦淮茹的仓库管理方案,让张科长在上级领导那露了脸。
只要有职位空缺,张科长升上去是一定的。估计这事张科长也背后推了一把。
"一大爷,这..."
"别推辞。"一大爷拍拍她的手,"你帮叔找回了亲人,叔这辈子都报答不完。小安媳妇的病,多亏你介绍的那个老中医,吃了两天药,咳嗽都好多了..."
晚上,贾张氏把那条五花肉炖了,满院飘香。
棒梗和小当围着灶台转,槐花在摇篮里咿咿呀呀。贾张氏一边搅动锅里的肉,一边感慨:"谁能想到,咱家能有今天这光景..."
秦淮茹笑了:"妈,这才哪到哪啊。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那是!"贾张氏现在对她的话深信不疑,"我儿媳妇能耐着呢!"
夜深人静时,秦淮茹又一次呼唤系统:"系统,我的宝,谢谢你提供的消息。一大爷找回侄子,特别高兴。"
系统没有回应。
好吧,省能量,一声也不吭。真是比三大爷还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