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练武奇才(第2页)

何裕柱在院子外的谨慎表现让杨佩元十分满意,认为他年纪虽小却很沉稳。

杨佩元随后郑重地询问何裕柱是否愿意拜他为师学习太元功。

国术传承通常遵循口传身教的方式,尤其严格。

何裕柱闻言立刻恭敬行礼,表示愿意拜师。

杨佩元介绍道,太元功源自太极,融合多种拳法,强调内外兼修。

他们这一脉原本有三位传人,但如今的情况不便多说。

作为武者应以造福百姓为己任,不可作恶。

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杨佩元决定提前传授何裕柱太极元功拳,尽管他错过了最佳练武时机,但能入门说明悟性不错。

何裕柱再次行礼感谢。

杨佩元递给何裕柱一本古籍,并演示了一套入门拳法。

他虽腹部有伤,但此刻散发出强大的气场。

何裕柱接过书卷,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杨佩元的动作,丝毫不敢懈怠。"太极元功拳共有百零八式,每式皆为**桩法,又称十二形桩法。"

"接下来我将演示的是龙形桩。"

话音刚落,杨佩元周身气息勃发。

随即,他腾空翻跃,宛如游龙出洞,空中传来一声爆响。

站在一旁的何裕柱被这股气势震得倒退数步,虽未直接受到冲击,却已感压力巨大。"龙形状重在疏通经络,由八势组成,包括懒龙翻身、乌龙出洞、乌龙戏珠、乌龙摆尾等..."

杨佩元边说边演示动作。

何裕柱聚精会神地聆听,脑海中牢记他说的关键点。

就在此时。

【太极元功拳熟练度+1】

【太极元功拳熟练度+1】

【太极元功拳熟练度+1】

...

脑海中的系统提示让何裕柱精神一振。

仅仅观看便获得如此进展?

若是一直这样学习,岂不是...

但这念头一闪而过。

国术宗师怎可能长期担任陪练?

不过,看到技能条的增长,何裕柱很快平静下来。

付出必有回报。

一边聆听杨佩元的讲解,他的熟练度也在稳步提升。"若能掌握这八势,你就算入门了。"

"今日先教你这些,通常需苦练三月方能入门,天资聪慧者两月即可。

若有不懂之处,随时来找我。"

杨佩元收势停歇,微微气喘。

然而下一瞬,他目光骤然凝滞。

...

...

何裕柱专注地听着杨佩元的解说和演示,渐渐进入一种奇妙境界。

后来,他不由自主地也开始练习这套龙形桩。

起初,何裕柱的动作生疏至极,但在杨佩元演示后,他依葫芦画瓢地勉强完成了整套龙形桩。

就在那时,何裕柱脑海中响起系统提示:

【完成一套龙形桩,熟练度+10】

【熟练度已达上限,升级为1级0/500)】

何裕柱刚结束这套动作,熟练度便助他从零开始掌握龙形桩。

脑海中突然涌入大量信息,对八势的要领了然于胸,如同练习过无数次般深刻。

他感到全身舒畅,似多年淤堵的经络被疏通。

这种变化令他惊喜,难怪师父说龙形桩重在通经络,初学便如此显著。

尽管身体素质本已达国家运动员级别,但此刻何裕柱感觉更加轻松灵活,动作更自如。

虽然提升不如从前明显,但他自信面对过去的自己时,已能轻松应对。

国术果然非凡!

感叹间,何裕柱气血涌动,不由自主地再次打出一套龙形桩。

熟练度+2

【熟练度+2

【熟练度+2

沉浸在练习中,他没察觉一旁的杨佩元已停止动作,惊愕地看着他。

怎么可能?我刚说过入门至少需两到三个月,即便天资聪慧也得这么久,眼前这又是怎么回事?

结果柱子竟然完整地打出了一整套龙形桩?

凭他的眼力,怎会看不出柱子这套龙形桩已达到入门水准?

而且,柱子的动作熟练度,甚至超过了那些经常练习武道的人!

若非亲眼见到何裕柱刚开始时笨拙的模样,杨培源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他第一次练习龙形桩。"难道柱子真是个练武天才?”

想到这一点,杨培元眼中光芒闪烁。

若是如此,太元一脉不仅不会断绝传承,发扬光大也完全有可能!

想到这里,杨培元立刻开口问道:

“柱子,你确定这是你第一次练这个?”

尽管心里已有了答案,但他仍想从柱子口中得到确认。"师傅,我刚才打的是不是有问题?您能指点一下吗?”

听闻师傅询问,何裕柱以为自己的动作哪里出了错,便虚心求教。

毕竟,杨培元刚提到两个月入门时,他正全神贯注于龙形桩,没留意到其他。

何裕柱说完,杨培元嘴角抽动了一下。

一天就入门了,还来问我有没有问题?

问题可不小啊!

谁家练武有这种怪胎?

但很快,杨培元又激动起来。"柱子,你知道吗?你是练武奇才!”

此刻,杨培元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何裕柱听后,略显惊讶。

嗯?

他之前从未接触过国术,或许只是比普通人学得快些罢了。

这时,杨培元走到何裕柱身旁。"现在感觉如何?”

何裕柱思索片刻答道:“比之前更轻松,身体也更有力量感了。”

“那就没错了!”

杨培元点头。

龙形桩入门后,经络的提升最为显著。

唯有强大的经络,才能在后续修炼劲气时不伤及身体。

此刻,杨培元已确信无疑。

自己临终前,竟收到一个练武奇才!

杨佩元眼神忽然变得复杂,心中满是惋惜。

若是早些遇见何裕柱,太元一脉或许就能重振辉煌。

如今他时日无多,能传授的知识有限。

起初,杨佩元仅将何裕柱视为一个悟性不错的年轻人,因感激救命之恩及避免传承断绝,才收其为徒,从未奢望他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只要保留太元一脉的传承即可。

然而,何裕柱展现出的天赋令他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