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商品供不应求(第2页)
再加上毛熊的福利政策,住房、医疗、教育是免费的,就是租房也是非常低廉的,各种公共服务费用都很低。再加上他们的轻工业品极度匮乏,所以人们手里的钱发下来几乎都能留的住。这样的情况下,突然来了一批精品物资,虽然贵了点,但人们大多数还是可以消费的起的。
虽然说进口的数量都是在呈现一种递增的趋势,可相对于整体上近2亿人的一个大社会来说,还是有点杯水车薪。
这次赫鲁晓夫跟着火车带着既定的货物量来到了二毛基辅,他想看看加盟国的销售情况倒底是什么样的。
商品到达的第二天就摆上了各个国营商店的货架上,并且都在门口显眼的位置挂出了精品商品到货的醒目提示牌。
赫鲁晓夫带着随从吃过早饭后就找了一家商店去看看情况,可是还没到了时候,就被排队的场景震撼到了,只见这家商店这时还没有
开门,可是门口排的队伍己经有几百米长了,而且还有不少人陆续站在队伍的末尾。
几人震惊的看着,感觉非常不真实,他是怎么都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他的印象中应该是偶尔有人来买才对。
“你们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感觉是不是因为基辅人的收入高一些,能够消费的起呢?”
“这里收入高吗?不都是一样的吗?”
“不,先生,光在这里就有300多家科研所,您要知道高级知识份子的工资是很高的,他们一个月最高可以拿到500卢布。”
“该死,我怎么把这事儿忘了,看来我们做的分配计划还要重新调整?”
“不,先生,我感觉您不是要调整分配计划,而是应该加大供应量,因为现在好多人都不花钱,哦,可能我说的不对,就是很少花钱”
“他们吃饭都在公共食堂吃,虽然难吃了一点,但起码是能吃饱的不是吗。所以钱都会省下来,也不是省下来,是没地方花。”
“你的意思,现在有了花钱的地方了?”
这个随从点了点头又无奈的耸耸肩。
赫鲁晓夫明白了,看来随从说的是对的,这件事光从自己这里是不可能解决的了,想要解决就必须要有充足的商品,这是唯一的解决的方法。
“该死的,我们回去吧,己经没有必要再看下去了。我想我们现在最应该出现的地方是东大的谈判桌上。”
第二天刘旭就接到了贸易部传过来的关于毛熊近期要来面谈的请求。刘旭不知道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给回绝了,只说了一句话:
“请贸易部领导代为商谈即可。”
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就是一个供货方,真正做生意的还是贸易部,虽然说单价是自己定的,但后续自己可什么都没管。
而且刘旭一首对毛熊抱有很大的戒心,并不想让他们提前注意到自己,他只想躲在后边闷声发大财就可以了。
刘旭不知道的是,由于他的出现,己经改变了太多的事情,而且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历史上由于过多依赖毛熊的事情,现在变的可有可无。
甚至在部队建设上都一首受到了影响,如今就完全没有了这种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