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万 作品

第229章 将烽火量子通信试验机送入博物馆(第2页)

虽然可能还有许多琐碎的,繁杂的问题需要解决,

但也就是相当于在这条己经开辟的道路上,再清理清理丛生的杂草,己经没有‘迷路’的风险。

距离超光速通信技术的更进一步,就己经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难题,

也不再存在基础理论层面的困扰。

仅仅只是纯粹的,再需要一些时间。

……

同一年,

在秦裕的主导下,

整个负熵研究院参与超光速通信技术研究的一众研究团队,研究小组,

依旧以之前的模式继续高效运转着。

整个超光速量子通信技术,具体的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

是一个很复杂和庞大的系统。

在秦裕没办法把自己一个分成若干个的情况下,肯定是没有精力自己完成的。

整个超光速通信技术的优化改进过程,

基本就依旧是秦裕把控着整个项目的大方向,

然后将各阶段,各子系统,各部分的具体研究目标,拆分给各研究团队,

各研究团队,也就根据各自负责的领域,进行着整个量子通信装置各子系统部分的研究和设计。

秦裕精确的指明着整个项目的研究方向,整个研究团队庞大的研究力量就在秦裕的主导下,朝着同一个研究方向不断发起冲锋。

当各研究团队在秦裕的带领下,解决了各自研究团队负责的,秦裕能够解决,但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挨个解决的各细分问题,

汇总到秦裕这里,超光速通信技术的优化研究,也就再朝前推进一步。

整个项目也就这么快速推进着。

这种方式,整个研究团队的运行效率很高,

但大概率,也就秦裕能够这么玩。

……

然后,也就在这一年。

负熵研究院相关研究团队就在秦裕带领下,主导下,

再拿出了第一个烽火量子通信试验机之后的量子通信装置改型。

烽火-2超光速量子通信试验装置。

并在人联纪元504年的年初,由强人工智能调动智能工业完成了建造。

秦裕,各研究团队负责人们,同样对烽火-2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进行了实验。

这一次,

从地球轨道,到海王星轨道,在差不多的相隔距离下,

烽火-2完成的超光速通信,单向延迟时间仅不到三秒。

本质上,是因为,此刻超光速通信的延迟问题是技术局限问题,不是原理限制问题。

并不发生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而是发生在信息发出端和接收端。

理论上,

烽火-2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在地海之间的通信延迟是不到三秒,

将这个通信距离,拉长到地球到太阳系外,通信延迟大概率还是不到三秒。

它并不受三维时空的现实距离影响。

目前人类文明的超光速量子通信是绕过了光速极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信息传递在三维时空中超光速了。

理论上来说,它并不存在信息传递的中间过程。

这也是量子通信作为通信方式安全性的基础。

在另一侧没有对应量子通信配套终端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接收到这边以量子通信方式发出的任何信息的。

当然,

此刻这种事实上的通信延迟的缩短,也意味着,

人类文明在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上,进行优化改进的进步。

同时,

在这次的超光速通信实验中,

人们也没有仅从地球或者海王星轨道位置发出一个时间戳,

算是发出了第一条由超光速通信传递的,有些内容的通信。

“你好,海王星海卫一。这里是地球,人类文明母星。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联居民向你们问好。”

这段话是由秦裕在人们的要求下,代表负熵研究院发出的。

很快,

乃至于海王星轨道的相关信息,也最终转化成了声音,

在地球地面,负熵研究院总部响起。

“你好,地球。这里是海王星海卫一,我们己经收到你们发来的信息。祝愿母星,一切都好。”

或许若干年后,或者说,就是在此刻开始,

这段简单的对话,也将被载入人类文明的史册,

作为人类文明超光速通信技术发展历程中,里程碑的见证。

……

再然后,人类文明,人联内。

在秦裕的主导和参与下,

超光速通信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改进,

似乎进入到了每隔上一段时间,就刷新一次人们对此印象的阶段。

身处于这个时代的人们,

都能够清晰感受到,在秦裕秦所和负熵研究院一众研究团队的努力下,

那让人满怀畅想,充满想象空间的超光速通信技术,就像是自己长上了脚,

清楚的,明确的,正在朝着人类文明内一步步稳稳走来。

人联纪元506年,

烽火-3超光速量子通信试验装置诞生。

这一次,

从地球轨道到海王星轨道,人们依赖烽火-3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

实现了持续的,实时的超光速通信,

并且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将量子通信收到了信号数据,

转换为全息投影。

地球上的人,和海王星轨道位置,星际城市内的人,

实现了首次实时的全息影像交流,

这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是首次。

同时,也在这次内,人们将整个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的实际单向通信延迟时间,缩短到了一秒内。

然后,

人联纪元510年。

烽火-4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诞生。

这一次的超光速量子通信试验,

人联,负熵研究院从地面各星际城市,与海卫一各星际城市,

都征集了一些人们,作为超光速通信的尝试者。

实现了大量人员,同时进行的超光速通信。

对这种超光速通信新奇,而抱有许多畅想的人们,

在兴奋中,七嘴八舌说着一些话。

“海王星,你那边是海卫一?是哪座城市啊?”

“海王星,海王星,我是地球,我是地球,收到请回复,收到请回复……”

“哥们,咱们相隔着超过三十个天文单位的距离吧,这种基本感觉不到延迟的通话,真让人有些恍惚……”

“有种奇怪的感觉,感觉在物理上,空间上,咱们明明互相还隔着很远,但恍惚间,好像又没有那么远了。”

这热闹的一幕,

也注定将作为,人类文明历史中,一幅具有标志性的画面。

在这一次的超光速量子通信实验中,

还尝试了,分处于地球和海王星轨道的人们,

在虚拟现实世界中的交流。

这事实上意味着,

到烽火-4超光速通信装置时,

人类文明在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的优化中,

己经将单个超光速通信装置单位时间里,能够互相传递的信息量提升到一定程度。

同时,很大程度上压缩了,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完成一次信息传递需要消耗的能源上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