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引力推进系统(第2页)

就像是时代即将发生巨大变迁前的短暂平静,

就像是风浪即将激起前,短暂的平缓。

负熵研究院能动所等研究团队,持续稳步推进着各项研究工作,

强人工智能正常运行着整个人类社会,负责着整个社会的智能工业生产。

社养局内,每年照常出生着新生的孩童。

也有无数人们,在这段时间里,从各个高校中,以不同的年龄毕业,开始持续自己的研究工作。

同样也有人们老去乃至于因为年迈而死去。

对于人联来说,

这段时间,是无工质推进技术诞生前的一段‘冲锋时间’,

是人类文明正在快速靠近‘河系级文明’门槛的关键。

对于人联中绝大多数人们来说,

这是他们人生中,正常生活着的一段时间。

不过,他们也能够清晰感受到人类文明的历史正在前进,

身处其中的他们,是为人联,为身为人类文明一员而自豪的。

同时,他们正常生活中,每个人所从事的一些细分领域某个具体问题的研究,

或许单一来看,并没有负熵研究院进行的那些研究课题那么重要,

短时间内,也看不出来什么大的改变。

但他们所有人持续数十年,乃至一生的研究,最终在整个人联的尺度下汇合起来,

形成巨大的合力,同样在构成此刻人类文明历史

进程的很大一部分。

人类文明,

人联,依旧在快速强大。

人们都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

……

时间就在这种平静中,

从人联纪元209年继续往下,210年,211年……一直到人联纪元219年。

这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到这一年,刚好距离秦裕院士逝世一个世纪。

虽然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们,可能因为未曾经历过秦裕院士存在的年代,

很难再在秦裕院士的墓前嚎啕大哭,以至于哭得停不下来,

但秦裕院士对于人类文明的影响实在是过于深远,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秦裕院士已经是一个烙印在人类历史中的符号。

即便是现在,在陵川城秦裕院士的墓前,依旧有来往不断看望的人们。

所以,

虽然尊重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但负熵研究院的研究员们,还是宁愿付出更多的精力,也想要在秦裕院士逝世一个世纪来临之前,

完成第一座无工质推进系统的样子。

而事实上,

在时间并不算那么紧张的情况下,负熵研究院各研究团队最终的确是做到了。

负熵研究院内,最终总共有近两百万名研究员直接参与了无工质推进引擎的研究设计工作,

这还不算,整个社会面上,实际上间接参与了这项工作的研究者们。

而在无数人们,持续了漫长时间的付出下,

无工质推进系统整体研究设计工作,在人联纪元219年的上半年完成。

具体的制造和建造工作,自然依旧由强人工智能调动智能工业完成。

在没有技术限制,技术难题均已经被解决的情况下,

在人联纪元219年的年末之前,

第一座无工质推进系统整体,在海王星轨道位置完成了建造。

……

在首座无工质推进系统,无工质推进引擎完成建造时,

秦裕所乘坐的漫游者号飞船,在减速靠拢海王星轨道位置的过程中,正穿行于柯伊伯带,

距离海王星轨道位置附近的首座无工质推进引擎所在位置,

已经只剩下十几个天文单位,

通信延迟也只剩下一个半小时左右。

因为秦裕将参与之后利用无工质推进飞船的超远距离探测任务,

所以负熵研究院能动所,也邀请了秦裕远距离见证人类文明首座无工质推进引擎的首次运行实验。

秦裕也就直接将从海王星轨道位置附近传来的全息画面,

投在了漫游者号的穹顶上,

画面看去就像是将漫游者号的穹顶掀开了,让秦裕直接看到了处于宇宙空间中的首座无工质推进引擎。

……

此刻的无工质推进系统,没有再继承dt系列推进系统的名字。

在负熵研究院内,就叫引力推进系统,引力推进引擎。

严格意义上来说,

此刻的引力推进系统其全系统,全体系还不能够称之为完全意义上的无工质推进。

因为,现在给其供能的,聚变能源装置,依旧需要消耗燃料和物质,

并且,在可以预期的时间里,这个问题大概率都很难去解决。

不过,引力推进系统本身,直接产生推力的部分,的确是不再产生工质,不再消耗工质。

此刻,

引力推进系统整体,在完成整体建造过后,就停泊于距离海王星轨道大概1000万公里的宇宙空间中。

在这首次运行实验时,负熵研究院也没有给引力推进系统套上一整个飞船。

就只有引力推进系统和各子系统本身,然后套了个外壳,没有一艘正常飞船的其他部分。

不过即便是只有引力推进系统本身,

整体体积,都超过了此刻秦裕所乘坐着的漫游者号,也超过了蔚蓝号,九州号那样的人类文明巨型飞船。

某种程度上,这其实也是目前包括材料技术等人类文明技术的局限。

理论上,一个更加强大的文明,或许能够将这种引力推进系统,压缩到一栋楼,甚至一间屋子那么大。

不过,对于此刻的人类文

明来说,引力推进系统大一点也没有什么影响,

更重要的是,人类文明将它研制出来了。

秦裕坐在漫游者号飞船上公园里的长椅上,抬着头,

看着那全息投影中,呈现出的庞大大物,

即便全息投影在目前这个空间范围下很难完全呈现引力推进系统整体的规模,

但现在这样,看起来也已经极具压迫感。

单艘蔚蓝号飞船,可以容纳数十万人长期生存,

此刻的引力推进系统整体本身,体积可能超过了蔚蓝号飞船七八倍,

相当于,一座能够容纳数百万人,近千万人的巨型城市,悬浮在天上。

看起来比现在的星火太空城都大了一圈。

“准备开始引力推进系统首次实验。”

海卫一星际城市内,宣布开始引力推进系统实验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声音还算沉稳,

但大概,此刻,不管是身处海王星轨道位置,还是地面,以及人类聚居区内其他位置,

一众参与了引力推进系统研究的研究员们,都是紧张甚至是忐忑的。

一如既往,

整个运行实验工作,将由智能程序按照预定计划推进的。

即便是在海卫一星际城市内,距离宇宙空间中待实验的引力推进系统最近的负熵研究院研究团队研究员们,

也只能够跟秦裕一样,见证着整个实验进行,等待着这次运行实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