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具体的技术交换(第2页)

除了刻意营造出来的更多水系,斯托文明这座行星堡垒的环境,主要其实还是模拟他们的母星。

对于这座行星堡垒,在带领人类文明代表团参观时,

斯托文明还是很自豪的。

人类文明代表团的研究员们也的确是感受到震撼,

只能说,凭借人类文明目前的技术,要确实想要建造这种行星堡垒的话,

忽略掉一些材料问题,可能勉强可以尝试一下。

但要完成建造,不知道需要多少年。

因为这座行星堡垒实在是太大了,都快赶上月球了。

而且行星堡垒的内部使用空间,以及复杂度,可比单纯一个月球大多了。

“……斯托文明,也是在漫长的航行中,逐步完成了这座行星堡垒以及其他小规模星际堡垒的建造。”

……

而在双方文明这互相来回到访对方文明内更多区域的同时,

双方文明在理论领域,不再具象单纯理论领域,数学领域的交流,交换,以及合作研究也没有停过。

在面对面会面时,双方代表团中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就面对面交流,

在没有进行会面时,就继续通过电磁通信进行交流。

而对于双方文明来说,

双方过往,在各领域发展其实都积累了不少己有知识,

哪怕是此刻,只局限于理论层面的交流合作,

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彻底完成的。

在理论物理,在数学领域,在进一步的天文学,化学等学科的理论领域,

随着互相交流的深入,依旧时不时双方文明就能够发现一些双方文明在同一领域研究情况,研究路径不同的地方,

能够找到对方研究方法在一些新领域的应用。

虽然每一次会面,双方文明的代表团不可能将所有相关领域的核心研究者都带上,

但在基于电磁信号的交流中,

人类文明这边,负熵研究院中,大部分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各学科研究员们都参与了,

斯托文明那边,情况也基本一样。

在这一段时间里,

人类文明负熵研究院内的研究员们,和斯托文明核心研究机构的研究者们,

互相之间,在交流过程中都异常亢奋。

时不时双方就能够在交流中,发现一些新的,未曾发现的东西,

怎么能够不兴奋呢,对于双方文明的研究员都一样,

这段时间就像是在不断被打开新世界大门似的,新的知识就像是喷发似的不断往外冒。

在木星到柯伊伯带外围,斯托文明星际舰队群所在位置之间的宇宙空间里,

这段时间,

双方交流往来,产生的电磁活动,都变得异常活跃了起来。

同时,

双方文明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员们,共同进行的一些理论研究合作,也一首在取得新的进展,

倒不是所有理论课题的合作研究都进展着很顺利,

许多时候,双方在合作研究时,都存在一些思维逻辑层面的障碍,

让研究进展的经常有些费力。

但这种障碍,在同样许多时候,也意味着双方思维上的差异,

意味着在同一样研究上,双方文明思路上的差异,

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双方文明推进同一个研究项目时,获得更多的可能性。

也是在这种理论层面的交流合作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情况下,

斯托文明和人类文明,两个文明之间终于决定,

进行第一次技术层面,具体技术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