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时间(第2页)
等到某一天,甚至要不了多久。就会发现,最开始熟悉的那一批人,甚至是最开始熟悉的那个时代的所有人,
都己经不存在了。
对于秦裕来说,从一开始,他都没有怎么期待,某一个个体能够陪伴他走多远,
只是期望,人类文明这个整体,能够在他漫长的人生中,稍微陪伴他的时间更长一点。
这也是此刻他做大多数事情的源动力,第一驱动力。
……
66年。
秦裕终于是招收了两个学生。
一个姓祁,叫祁庄,
一个姓沈,叫沈明国。
两人同龄,都是34岁。
前者是第一代社会集体抚养的几百万孩子中的一员,
后者是传统家庭通过人体繁育装置孕育过后,正常家庭抚养长大的。
而考虑到秦裕所从事的研究的特殊,
所以这两个学生,实际也并不是在陵川大学招收来的,就是在负熵研究院内部招收的。
而能够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年纪被招收入负熵研究院,本身就说明了这两个人的天赋。
不说和秦裕比较,但也的确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秦裕偶尔也稍微观察了一下这位社会集体抚养长大的祁庄,
从行为习惯和性情上,其实和传统家庭抚养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支持家养的人所担心的,这些社会集体抚养的孩子过去自我的问题,也并没有出现。
因为本质上,这些孩子也是和一堆同龄人一起长大的,
本身就具有集体性。
而虽然天生不具备什么血脉连接
的社会关系,
但从社养局长大,再到学校学习,再最后进入社会,后天本身也足够这些孩子建立足够的社会关系。
或许没有父母,但有朋友,同学,乃至志同道合的人。
而虽然外界,
支持社会集体抚养的人,和支持家庭抚养的人,针锋相对。
但在秦裕这儿,这两个真正分别出身传统家庭和社养局的学生之间,相处还是很和谐的。
“这个拿去看吧。有什么疑问可以再问我。什么时候能够独立完成一种具有普适性的作物的改良,或者人体强化项目中一个方向的研究,在我这儿,你们两个就算是‘出师了’。”
第一次见面时,秦裕给他这两个学生,分别扔了一本还没有写完的《生命科学》,就是他那本准备留给这个世界的学术专著。
而这本书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版,但对于负熵研究院011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没有那么保密,
这些年新进入到011研究所的研究员,都会在借这本‘生命科学’,进行一下再学习。
“谢谢老师。”
两位学生敬重地,对秦裕表达了感激。
听着老师这个称呼,秦裕感觉多少有些微妙。
人的一生中,往往有许多次身份的交替。
从孩子到父亲母亲,从学生到老师,从晚辈到长辈。
而在秦裕漫长的人生中,不知道还要经历多少次这样身份的更迭变换。
……
67年。
虽然支持家养和支持社会集体抚养的两方,远远还没有抉择出胜负。
但没有出乎绝大多数人们预料的是,
伴随着更多的,大量的在社养局抚养长大的孩子,进入到满足生育的年纪。
这几年,每年新增人口中,非社会集体抚养的孩子,占比己经越来越低。
每年新增的九百万人口中,由传统家庭抚养孩子的数量,一度跌破了200万,并且还在持续下降。
对于传统家庭长大的孩子来说,
他由自己的父母养育长大,然后自己长大之后,再成立自己的家庭,再养育自己的小孩,
这是一件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在社会集体抚养长大的孩子身上,这种‘自然而然’压根就不存在。
他们从小成长的环境,天然就让他们偏向社养,而不是自己养育一个小孩。
对于这种认知,
网络上流传着一段被社会集体抚养长大的孩子广为认同的话,
“你的意思是,我需要花费几十年抚养一个孩子长大,然后不知道他是好是坏,再将我自己一辈子积攒下的一切资源送给他?我图什么?”
本质上,在这件事情,社会化集体抚养的孩子都不太能够理解家养支持者的想法,
就像是家养支持者无法认同社会集体抚养长大这些人的想法。
同时,最关键的也是,
支持社养的人们,相当于除了支持,什么也不用额外付出。
但支持家养的人们,实打实的,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大量的资源去养育自己的孩子。
而且,对于许多支持家养的人们来说,
这几年,他们逐渐发现了一件让他们有些惊恐的事情。
家养的大部分孩子,都竞争不过社会集体抚养的孩子。
一是,两者在同龄人中比例的问题,
二是,虽然社养局负责抚养照顾孩子的工作人员不会有父母那样爱自己的孩子,
但却是真正意义上的持证上岗,比绝大多数家庭的父母,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都专业而经验丰富的多。
哪怕这过程中,一些地方的社养局曾经出现过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就像是社养局诞生之前,一些幼儿老师对学生的恶意一样的类似事情。
但在宏观上,也没有改变这一现状。
绝大多数社养局长大的孩子,在进入学校学习的第一时间,就能够很快适应。
此刻,
对于秦裕来说。
只是特别好奇一件事情。
按照现在这种趋势,迟早会社会集体抚养的孩子占据社会大多数,
但也注定,这种演化下去,始终会存在一些支持家养的顽固派,
而且,从逻辑上来说,这部分可能还会占据整个社会不少资源。
对于这部分人,
到时候占据了整个人类社会大多数的社会抚养支持者们会怎么解决?
是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一种对于传统家庭长大者一种不太友好的环境,
亦或者是,在某一刻,强行将那少部分顽固派‘镇压’。
亦或者,让这部分支持家养的极少部分人一首存在,只是能够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少,首到最后彻底没有影响?
不过,
哪种情况,对于秦裕来说都无所谓,也没有什么影响。
只要不把人类文明自己玩没了,其他的,他慢慢等着看结果就好了。
……
时间继续往下,来到了68年,69年……
70年时,
沈曜国院士去世了,享年120岁。
沈曜国院士年纪只是比当初的陈安民教授小几岁,
虽然同样使用了2611延寿针剂,但也很难达到2611延寿针剂最好的效果。
沈曜国院士对于秦裕来说,也算是一个比较熟悉的人了。
沈曜国院士的追悼会,秦裕也去参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