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不带脑子的乔乔 作品

第113章 为医学事业奉献(第2页)

“沉脉就是轻按按不动,用力按才能感受到。”

“虚脉,字面理解,摸起来感觉很虚,跳的也没什么力气。”

“实脉摸着就硬邦邦的。”

“至于滑脉,像珠子滑动一样。”

“这些就是要多练习的,咱们班一共56名学生,你们可以把每个人的脉都摸一下,自己好好感受一番有什么不同,然后记到本上跟别的同学对比一下,比一比谁对谁错。”

现在是中午课间休息,大家也没什么事,索性就互相摸脉。

其中有几个同学,在给异性把脉的时候还有些不好意思,脸色都红红的。

朱琳琅很大方的伸出自己的手腕让他们随便把。

徐老师过来的时候,见到班里的同学还在做脉象分析,觉得这种情况是值得表扬的。

所以,下午的课干脆也不上了,让每个同学,针对于班里其他学生的脉象做一个研究。

说是研究,其实就是让每个同学,通过摸脉写下班里其他学生的脉象。

老师依次查看哪些同学诊的是没问题的,哪些同学这一块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明天课上还可能拿出几个经典的脉象做分析。

这对于朱琳琅来说太简单了。

课堂上,老师为了加快速度,让十个同学一组,同时进行。

朱琳琅恰好被分到了第一组。

她挨个摸了每个同学的脉象,然后,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

三号同学肝不太好,七号同学肾不太好,九号同学,嗯,营养有点不良,气血亏虚。

摸到十七号同学的时候,朱琳琅又认真诊了一遍,然后抬头看了一眼脉象的主人,是何卫红。

她自然的把手从对方手腕上拿走,又继续下一个。

等几十号人都摸完了,朱琳琅站到一边,等着别人来摸她的脉。

所有同学都摸完脉后,将记录脉象的笔记本交给了老师。

这么一折腾一下午就过去了。

等下课的时候,徐老师叫住了朱琳琅:“小朱跟我来一下。”

朱琳琅把己经背好的包和水壶又放回了桌子上,跟着徐老师来到了办公室。

“坐。”徐老师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后,先拿出朱琳琅的笔记本看了一遍。

看完后才道:“我中午的时候路过教室正好听到你给同学们说如何分辨脉象,说的很好。”

“而且你的笔记本诊出的脉像与我诊出的结果相差无几。”

“这说明你真的很有天赋,关于脉象我们一共才学五天,因为时间很短,很的学生还是懵懵懂懂,他们没法分辨各种脉象的区别。”

“而你己经能轻易的分辨出每种脉象的不同。”

徐老师抽出一本笔记本:“像这本,全班56名同学,减掉他就是55个人,55个脉象,他避开了所有正确答案,诊出的脉象全部是错的。”

“但你又不能说他不认真,我刚才有细心观察过这个学生,他真的在很认真的把脉,并且,很认真的记录。”

说到这,徐老师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