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乃孟 作品

第156章 落幕的开元(第2页)

过了一会,上官无忌站起身,抹去嘴角血丝,对乐山和鹿呦呦说道。

“二位到底是什么人?夜闯我二月堂来却是为何?”

“在下李乐山,曾在江宁瓦官寺见过你!”

“江宁?我不记得你!”上官无忌说话冷冰冰的说道,“你是邓白猿的人?”

“我只是见过你二人交手,今日在这山中无意间看到这墓地,以为你在.....”

“以为我在干什么?”

“李大哥和我以为你在用妖法续命,祸害少女,适才出手!”鹿呦呦接过话说道,“但我刚刚查看了那尸体,似乎事有蹊跷。”

上官无忌听出鹿呦呦的话是想弄清原委,便也放下干戈,走到四个抬棺人身边,手指轻轻一捏,将捆绑他们的软鞭松开。

“李乐山,我没听说过你。”上官无忌把软鞭丢回给鹿呦呦,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

“在下乃无名之辈。”

“无名之辈有如此高的武功,还有你那把剑,也不是无名之辈能用的。”

“无名之辈,却有高人指点!”乐山虽然还心存戒备,但还是把青城宝剑收回了鞘。

“我也不想知道你是谁,但你闯我禁地却是你的不对!”

“对与不对,要看你对那水晶棺里的人做了什么才知道。”

“那是我的爱妻,我在与她成婚,这管你什么事?”上官无忌冷笑一声,眼神却突然变得暗淡起来。

“她好像已经过世很久了......”鹿呦呦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她没死,她只是睡着了,睡了十七年而已。”

事情还要从开元二十八年说起。

开元二十八年,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张九龄病逝,虽说这长史只是个五品的州刺史佐官,但此刻长史府里的葬礼却是规模空前。

原来这长史不是别人,便是曾经的尚书右丞相张九龄,只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长史。

寅时三刻,长史府中庭的青铜莲花漏滴下最后一颗水珠。一众子弟披麻戴孝跪在灵床前,张九龄的长子张拯看着青灰色的晨光爬上父亲的面颊,将那张熟悉的容颜凝成冰冷的玉雕。他伸手抚过紫檀木棺椁上的螭纹,指尖在“正大厦者柱石之力,昌帝业者辅相之臣”十六个鎏金大字上顿了顿——这是玄宗皇帝李隆基亲笔题写的挽额。

府门外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张九龄虽然被贬,一代良相的英名犹在。他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不少官员都受过他的提点;他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更让无数的百姓获得实惠。

张九龄敢于直谏,维岳降神,济川作相,正是他帮助玄宗皇帝巩固了开元盛世的成果,但也同样是这一点让他得罪了不少的奸佞之辈。

首先便是皇帝身边的宠妃武惠妃,武惠妃欲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时,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张九龄叱退使者,据理力争,李瑛的太子之位终张九龄之世,都没有动摇。

武惠妃与李林甫沆瀣一气,得罪了武惠妃便是得罪了李林甫一党。唐玄宗被李林甫的谗言所惑,遂于开元二十四年用牛仙客取代张九龄为掌管政事的担任知政事。

不仅如此,张九龄在安禄山还只是平卢将军之时便断言说:“安禄山狼子野心,有逆相,宜即事诛之,以绝后患。”谁料玄宗皇帝唐玄宗被安禄山迷惑,不但不加惩罚,还赦免了他。安禄山大难不死,却对张九龄是记恨在心。

张拯心中悲恸着父亲的离世,却不敢有丝毫的放松,正是因为张九龄的刚正不阿,敌我分明,以意逆志,对所有前来吊唁的人都要提高警惕。

果然有一张他并不想看到的面孔出现在了灵堂,那便是年轻的上官无忌。

上官无忌并不是张家的政敌,正相反,他是张九龄的小女儿张静怡的意中人。

上官无忌是贞观时的宰相上官仪的后人,也便是与上官婉儿同族。但因上官婉儿在唐隆政变之中被李隆基所杀,上官家从此没落,不得为仕。

上官无忌有一好友叫皇甫冉,这皇甫冉十岁能文,年十五即以文词为张九龄所叹异,称其清颖秀拔,有江、徐之风。因而少时常受邀到张九龄府上做客,上官无忌因与皇甫冉交好,也随其前往过几次,无意间遇到了张九龄的小女儿张静怡。

两位小儿女一见倾心,两情相悦,但因为门第界限,上官无忌多次向张家求婚,都别拒之门外。

然而张静怡心有所属,非上官无忌不嫁,本以为张九龄被贬,门第身份不再会是二人成婚的障碍,上官无忌赶到荆州,却不料又遇上张九龄病逝。

守孝三年,不得嫁娶,张静怡和上官无忌都愿意等,但还是必须先得到大哥张拯的同意。

父亲张九龄在世之时,没有同意张静怡和上官无忌的婚事,张拯自然也不敢同意。然而张静怡坚持若是不能嫁给上官无忌,自己被出家做尼姑去。张拯无奈,只能推托三年孝期之后再说。

三年时间,张静怡和上官无忌安静的等待着,但大唐却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九龄的死,并不只是张家的衰落,开元盛世也正在落下帷幕。第二年,开元二十九年,玄宗的两个兄弟,邠王守礼与宁王宪先后离世。尤其是太尉宁王李宪的死,对李隆基产生的重大的冲击。李宪原名李成器,睿宗李旦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长兄,六岁便被册封为太子,后被武则天册封为皇孙。睿宗登基,李宪固辞皇太子之位,让与平王李隆基,这才有玄宗皇帝的君临天下。

李隆基闻长兄死讯,号啕痛哭,追谥其为让皇帝。

接连几位兄弟的离世让玄宗皇帝觉得不吉,于是决定改年号,将使用了二十九年的年号开元改为天宝,从此开始大唐的命运也随着发生了改变。

随着新年号的启用,朝政上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天宝元年,改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尚书左右丞相恢复仆射原名。李林甫改为右相兼尚书左仆射,加光禄大夫;李适之代牛仙客为左相,兼任兵部尚书。

同时为了抵御周边少数族的侵扰,在沿边各地陆续设置了十节度、经略使,募兵戍边,边防节镇将领的权力增大,形成了内轻外重的局面。十节度、经略使是:安西节度抚宁西域;河西节度断隔吐蕃与突厥;北庭节度防制突骑施、坚昆;河东节度与朔方节度掎角以御突厥;范阳节度监制奚、契丹;平卢节度镇抚室韦、靺鞨;陇右节度备御吐蕃;剑南节度西抗吐蕃,南抚蛮獠;岭南五府经略绥静夷獠。

也是在这一年,安禄山被册封为平卢节度使,飞黄腾达的安禄山对张九龄当年要治自己死罪的仇怀恨在心,张九龄虽然已死,却不肯放过他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