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武神降临
吴僧统走到二人面前,念了一句阿弥陀佛,一摊手把乐山和张氏引到了侧殿的安静之所。
“母亲大人亲自前来,不知所为何事?”几年过去了,吴僧统长大了不少,但也就是七八岁的孩子,说起话来却有着和年纪不相符的气质。
“这位李大人是你阿爷的故交,此次前来是你阿爷有事相托。”张氏向吴僧统引荐了乐山,语气非常的客气,到不像是一个母亲在对自己的孩子说话。
“我认得你。”吴僧统看了看乐山,随即说道,“在法门寺。”
没想到这黄口小儿,眼光和记性却如此厉害。上次在法门寺相遇之时,乐山和吴僧统并未有分毫言谈,如今却不得不刮目相看。
乐山再次说明来意,并谎称是受吴绪芝嘱托,要将张氏和吴僧统母子送往敦煌与其相聚。
“我父亲领兵抗击吐蕃当属实,但要你带我们母子西归却是假话。”乐山的话刚刚说完,就被吴僧统斩钉截铁的顶了回来。
乐山有些愕然,自己酝酿了许久的说辞不知道是哪里露出了破绽,被这小孩子一眼识破。
“戍边是为了抗击吐蕃,又不是什么平安闲适的美差,如果不知道南阳之难,我阿爷为何要接我和母亲去和他一道冒险。”
“西土距离此地千里之遥,我阿爷又如何能知南阳之围,即便知道,又如何会大费周章的找到李郎君你,让你单人独骑的来救我们?这里面有太多的关节都无法自圆其说。”
转瞬的时间,吴僧统的脑子里却转了那么多的弯,乐山知道自己小瞧了眼前这个孩子,知道圆不下去,只能实话实说。将自己在南诏遇到吴绪芝得知他们母子在南阳,又在洛阳得知两军的战局、南阳被围的事情和自己想带他们母子离开险地的初衷道了个分明。
“既然不是阿爷的安排,那我是不会离开南阳的。”虽然耐心的听乐山把话说完,但吴僧统的回复却是斩钉截铁。
乐山一时间有些愕然,转眼去看张氏,张氏也流露着无可奈何,似乎对自己的儿子也没什么办法。
“吴司马对我有救命之恩,如今他的妻儿有难,我不能袖手旁观。”沉吟了一刻,眼前这个黄口小二的态度让乐山有些不悦,于是板起面孔,想用大人的威严压一压他。
“李郎君,我想问你,人生在世所谓何事?”见乐山不悦,吴僧统突然转移了话题。
乐山被问的楞住了,一霎那脑海中闪过了很多的画面,青羊宫,少林寺,江宁县,长安城,武当山,青城之宝,杀父之仇,韦雪……经历过那么多,可是自己或者到底为了什么呢?
“如果人终将一死,来到这世界上最后都是要以离开结束,那么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吴僧同仿佛看透了乐山的内心,一语道破了乐山的疑惑。
“为了弄清楚自己是谁嘛?”乐山仿佛有些灵魂出窍,迷迷糊糊的说出一句。
“李郎君颇有慧根,不枉费法雨师傅当年舍身相救。”此话一出,倒是让吴僧统有些意外,不由得点了点头,对眼前之人刮目相看。
其实乐山只是这一路寻找青城之宝的感悟脱口而出,却没想到击中了要害。
“李郎君可曾寻得自己是谁?”
“不曾。”
“李郎君可知如何寻得自己是谁?”
“愿闻其详。”
“人只有和别人互通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人只有对这个世界有意义才是活着的意义。”吴僧统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白话,但却让乐山都不明就里。
“你看我现在,”吴僧统指了指外面的大殿,“为这些南阳城里的信众诵经解惑,和大师们一起为那些保护南阳而牺牲的生命超度,让活下来的人有继续活下去的勇气,这就是我此刻的意义。”
乐山突然明白了吴僧统的意思,眼前这个小娃娃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禅意,怪不得张文副使和张氏都说要询问他的意思,怪不得菩提寺里的善男信女都要对他虔诚膜拜。
“我感激郎君想护我母子离开南阳之心,但若此刻离南阳百姓而去,即便苟且了性命,那性命又有什么意义呢?”
乐山被说的哑口无言,心中虽有不甘,却也无言可对,只得望了望吴僧统的母亲张氏,张氏面露难色,似乎早已预料了这一结果。
“李郎君有心,当能助南阳军民解危难,这比僧统母子的安危重要的多。”吴僧统再颂一声佛号,已有送客之意。
乐山见吴僧统心意已决,只得和张氏一起离开了菩提寺,一路上张氏不断解释着儿子吴僧统从小学佛,思路与常人大相径庭,希望能够缓解乐山的尴尬。而乐山却陷入了沉思,自己这一路到底在找寻的是什么,自己活着的意义又到底是什么。
“这孩子啊,自从离开了法门寺随我来到这南阳城,就一直嚷着要回去。直到在龙兴寺拜了慧忠大师为师,才愿意留下。”张氏指了指刚刚走进禅房的大和尚说道,“就是刚刚领经的那位大师。”
“这里不是菩提寺嘛?”
“菩提寺和龙兴寺的和尚都死伤了不少,慧忠大师决定把剩余的力量都集中到一起。”
乐山也认识一位慧忠禅师,那还是自己在江宁做不良人的时候,牛头山上的主持,不过世上应该没有那么巧合的事情。
“后来闻听长安陷落,现如今南阳被围困,他倒是不再说要回去了,却天天说要剃度出家,我拼死了不同意,他这才稍稍作罢。”张氏无奈的说道,“他平日里就是这般古怪,李郎君千万不要责怪。”
“贵公子慧根深厚,绝非常人,只是不能保你们二人周全,我总觉得对不起绪芝兄弟。”
“各安天命吧,这些年听这孩子谈经说法,我也认命了,如果我们注定逃不过这一劫,那也是上天的安排。李郎君的情义,妾身心领了,也代绪芝和犬子谢过郎君。”
乐山将张氏送回了副使府,自己则回到太守府和曹日升汇合。吴僧统不愿离开南阳,但是南阳城外的粮草还需要运进城内,在叛军的重重围困之下,这绝非易事,一干人等需要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