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乃孟 作品

第77章 点苍山

“青城之宝。”云诚大师沉吟了一身,笑容微微收敛了一下,又立刻恢复了正常,问道,“你说的青城,可是青城山的青城?”

“正是!”乐山抢先答道。

“青城山的宝贝,应该去问青城山的人,老衲又如何会知道呢。不过,无为师傅在离开少林之前到确实经常提起青城山的青城道人,两人似乎私交甚好。”

“无为大师认识李青城?”乐山和韦雪不禁有些惊讶,尤其是乐山,一个是自己父亲,一个是在少林与自己有恩之人,没想到二人竟然能连系到一起。

“当年,无为,李青城,还有武当的如松道人,那可是武林里声名鹊起的青年翘楚。他们三个人不仅认识,听无为师傅说,他们还曾想联手作一番大事。只可惜,造化弄人,如今这三位扛鼎人物,居然都销声匿迹了。”

没想到自己的父亲和无为、如松都是旧相识,想起在武当山一幕幕诡异的场景,乐山觉得迷雾中开始有些细条逐渐清晰起来,却又不知道如何找到将所有事情联系起来的源头。

“大师可否记得,那是什么时候的事?”韦雪追问道。

“让贫僧想一想。”云诚摸摸自己的光头,思索了片刻说道,“我如果没有记错,大约是二十多年前。”

韦雪点了头,心中有了数。

“施主,你刚刚不是问这法华经变画的是什么嘛,还是让我来跟你讲讲吧。”看到乐山有些迷失的眼神,云诚大师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岔开了话题。

“师叔叫我乐山便是。”乐山回过神来,走到桌前看向画作。

只见宣纸画着一座着火的房子,一群小儿正在宅院中玩耍,对于起火之事浑然不知。门外一长者牵引着三辆大车,分别是鹿车、牛车、羊车,车上装满了奇珍异宝。老者伸手召唤小儿,小儿回首转身,脱离火海。宅院的下方有地狱恶鬼正在伸出魔抓,而天上则有诸神飞天下凡。画中的人物都是简单的线条勾勒,几乎不着色彩,孩童的稚气,长者的焦虑,恶鬼的狰狞,飞天的飘逸全都展现的惟妙惟肖。唯有宅院里的大火和车上的珍宝被施以了浓墨重彩,让人感觉到极大的反差。

“这是法华经里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人们深处苦难和危险的险境却不自知,佛以种种美好的事物引导人们脱离险恶,回头是岸。”

乐山在少林的时候也曾诵读过法华经,但只背诵枯燥的经文,却不知其中还有如此奥义的故事。

“如今大唐的百姓,就像这宅院里的孩童,大难将至,却还浑然不知。”云诚此刻收起了笑容,满脸的严肃。

“大师此话怎讲?”

“开元以来,太平已久,然而藩镇割据,危机四伏,圣人无为,奸佞当道,天下大乱只是时间的问题。朝廷放着那么多的隐患不管,却兴师动众征伐南诏,也不正是金瓯残缺的征兆嘛?”

乐山听着云诚大师的话,默默点头。从自己离开青城山流落长安,从少林到江宁,再到这一路寻找青城之宝,黎民百姓的日子不算好过,但也说不上生灵涂炭。但如果真如云诚大师说的那样,烽烟再起,老百姓的命运又会怎样,真的会这样嘛,自己也想也不敢去想。

“会有像师叔画中的长者,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人嘛?”

“老衲也不知道,也许施主就是那个人,也未可知。”

“我?”乐山哑然。

“每个人都要自救,这个世界才有救,这也是我佛教化每个人向善的原因。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也都有可能是众生的救世主。”

云诚大师说的深奥,见乐山一时无法理解,变指着旁边的另一副画对乐山说:“施主,你再来看看这个。”

乐山和韦雪把目光移到旁边,这是一幅比法华经变大的多的画作,但似乎并未完工。只见此图构图复杂,以鱼骨结构展开,中间是释迦摩尼,佛主两侧是文殊、普贤,迦叶、阿难等众弟子。佛主身后是恢弘的天宫楼阁,万千飞天正在宫殿上空或撒花,或起舞,或弹琴,或吹箫。再往佛主脚下看,却是一个个人物造像,有人在狩猎,有人在分娩,有人被关在牢中,有人在吃斋念佛。每一个人人物虽然都只有寥寥数笔,但个个秀骨清相,褒衣博带,活灵活现。有些人物似乎还没有画全,亭台楼阁更是只有一个框架,墨迹未干。

“韦姑娘,可曾识得此画?”云诚大师先是望向了韦雪。

“小女子未曾见过。”韦雪有些羞涩得低下了头,

“此乃观无量寿经变。”云诚再次露出了他慈祥的微笑。

“王舍城的国王瓶沙王有一太子名阿闍世,自幼受国王和王后的宠爱,太子长大成人之后,一天突然心生恶念,篡夺王位,将父王幽闭在七重深牢,断绝食物,欲将其饿死。王后韦提奚夫人十分挂念国王,便将蜜面涂在身上,以葡萄汁灌于璎珞之中,混入狱中,从身上取下蜜面和葡萄汁给国王充饥。经过二十余日,国王并未饿死。阿闍世生疑,拷问狱卒,得知王后所为,大怒,立即用铁钉钉死了父王,并持剑欲杀王后,被大臣们苦苦相劝才作罢。王后被幽禁于深宫,每日向佛遥礼,她不解的是为何自己痛爱的儿子会如此狠心。佛于是率众弟子来到王宫为她讲述姻缘。”

乐山和韦雪随着云诚大师的讲述,望向画中的内容,一下就被抓了进去,原来每一个画面都是故事的一部分。

“原来瓶沙王年老无子,盼子心切,便请相师占卜,相师告知国王当有一子,但此子在山中修行,待功德圆满之后就会来投胎。国王心急,便派人到山中断了修行者的水源,让他饥渴而死。但等了若干时日,王后并未怀孕,国王又问相师,相师说他此刻化身为兔子,在山中生活,只待兔子寿终,就来投生。国王于是派人到山中打猎,凡猎兔子,皆以铁钉钉死。之后王后终于怀孕,并生下了阿闍世太子。王后听罢,无限悔恨,佛便教他十六种摆脱尘世烦恼、达到极乐境界的方法,即十六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