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乃孟 作品

第11章 疾风骤雨(第2页)

原来太子和韦妃的儿子李僩与韦晴年纪相若,二人幼时在韦氏私塾相识,韦晴早就芳心暗许。李亨被封为太子之后,韦晴更是在自己心里打起了攀龙结贵的盘算。阿爷虽然希望自己能够嫁给安禄山的儿子,但这件事一天没定,韦晴的心里还是奢望能够攀上李僩这棵高枝。

“娘娘,这是我近日绣的女红,还请娘娘看看哪里绣的不好。”韦晴靠近太子妃身边,向太子妃请安示好。

“你绣的都好!”太子妃韦氏把韦晴拉到身边,抚摸着手背对身边的女眷们说道,“你们看我这妹妹,生的越发俊俏了。”

“娘娘身体可安康?”韦晴故意低下头,红了脸。

“好,都好!”韦妃拿过韦晴的刺绣看看了,很是满意的点点头接着问道,“最近读些什么书啊?”

“《五经正义》就只剩下《春秋》了。”

“哎哟哟,你看看这孩子,比我们家僩儿、佺儿读的还要快呢,怎生不让人喜欢!”

韦妃正在和韦晴说着话,不远处却传来了喧闹声,原来是韦雪又在投壶游戏中胜出,迎来了一阵阵的掌声。

“你那妹妹是越来越顽劣了,她娘亲去的早,你可要多管教与她。”

“谨尊娘娘懿旨。”

“好了,你也和众姐妹们吃些果子去吧,一会好看马戏班子的巡演。”

“往年祭祖之后都是听戏,今年却换了马戏班子,倒也是新鲜。”

“确是铺张了些,阿兄初回京师,想要办些不同的场面,就随他吧。”

韦妃话音还未落,外面已经传来了锣鼓喧嚣之声。众人纷纷来到楼阁上,凭阑而望,只见不远处正有车马鱼贯而来。

原来韦坚包下了宣阳坊的一整条街,请马戏班子沿街巡游。不仅韦氏家族的贵胄们都可从两侧府邸的楼阁上观瞧,街道上也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韦雪拉着阿姊,好不容易挤到了一个靠前的位置,第一支队伍已经迎面而来。

走在最前面的是由两匹马拉着的一辆板车,车上放着一口巨大的水缸。跟在后面的是一只体型庞硕如山的大象,步履沉稳,踏地有声。

韦雪从未见过大象,瞪大了眼睛,看的手舞足蹈。

只见大象用他那粗壮的长鼻子从水缸中一吸,然后扬起鼻子向空中喷水,雨雾四散,周围看热闹的人都被淋的满头满脸。

观众们并不气恼,却都欢呼雀跃起来,为这难得一见的新鲜玩意喝彩。

跟在后面的是另一驾由四匹马拉着的板车,车上放着一个巨大的木制笼子,笼子里关着若干只狮子和老虎,正在烦躁的来回走动。猛兽们时不时的发出虎啸狮吼之声,路边胆小的孩子纷纷钻到了大人的怀里。

紧随其后的马车更大,车上竖着两根三四丈高的竹竿,竹竿之间系着绳索。绳索上有一男一女正在表演高空行走,危险的动作引起观众们不断的惊呼。

惊呼声很快又被叫好声淹没,因为后面的马车上,一个浑身长毛的大脚怪人正在和一只直立行走的黑熊摔跤。一人一熊你来我往,打的不可开交,一会是大脚怪人被按倒,一会又是黑熊被踢下马车,好不热闹。

马戏班子一路沿着街道前行,表演精彩纷呈,观众们看的眼花缭乱,纷纷将铜钱和糖果丢向道路中央作为彩头。

“阿姊,你快看,那猴子长得和阿大好像!”韦雪指着马戏队伍的中间对韦晴说道。

原来是一只胖乎乎的白色巨猿正一摇一晃的走来,动作熟练的接过观众们丢过来的水果,还不忘啃上一口,举止神情竟与人无异。

队伍的尾端,是两只雄壮的犀牛,似马非马,似牛非牛。一个身穿红衣的女孩在犀牛的背上辗转腾挪,做着高难度的动作,不仅在两只犀牛之间来回跳跃,甚至单手倒立于犀牛的独角之上,如穿花蝴蝶,引人入胜。

游行队伍最后是一辆彩车,车上用纸搭着海岛仙山,琼楼玉宇,仿佛蓬莱仙境。彩车顶上停着一只仙鹤,观众们一开始以为也是纸扎的,却没想到这仙鹤突然挥动翅膀,飞了起来。

更精彩的还在后面,这仙鹤从彩车上落下,飞到了那红衣女孩的身边,女孩纵身一跃,跳到了仙鹤的背上,仙鹤带着女孩一飞冲天。

仙鹤从队伍的尾巴一直飞到队伍的最前方,在整条街上下纷飞,翅膀的羽毛甚至蹭到了韦雪的脸颊,把所有人都看的如痴如醉。

就在众人惊讶不已之时,天上又飘起了彩色的花瓣,落到手里才发现,那并不是花瓣,而是用树叶叠成的元宝,正是那红衣女孩从空中撒下的。

“真好看啊!”百姓们纷纷赞叹。

“要是真元宝就更好了!”

“这韦家可真气派啊!”

“你看,你看,那太子妃都在楼上站着呢,能不气派嘛!”

就在大家欢欣雀跃,享受这五光十色的升平盛世之事,天空中忽然间乌云密布,雷声滚滚。

百姓们还以为又是戏班的什么新花样,正纷纷仰头张望之时,豆大的雨点却凭空而降,原来真的是疾风骤雨来了。

骑在仙鹤背上的女孩也和仙鹤一起被这突如其来的暴雨淋成了落汤鸡,急忙降落在彩车上,和其他马戏班的人一起找地方躲雨。

彩车在大雨中逐渐坍塌,百姓们四散离开,只留下满地的纸元宝被踩的稀烂。

韦妃吩咐人赶紧关窗,动作慢的还被打湿了衣衫,韦雪望着已经被关上的窗户,心中却还是意犹未尽。

“怎么会这样?”韦妃心中咯噔了一声,一种不详的预感袭来,不由得站起了身来。

“娘娘莫要担心,少顷便会停了。”众人劝慰道。

整个京城都被滂沱大雨笼罩着,云雾迷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