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禅师 作品

第169章 西域烽烟(第2页)

宫门突然洞开,阳光如利剑刺入殿内。魏国使团在钟会带领下昂然而入,猩红大氅在身后翻卷如血浪。钟会解下大氅随手抛给侍从,露出腰间那柄闻名西域的蓝宝石短剑。

"奉大魏丞相令。"钟会的声音清越如剑鸣,目光却死死盯住张嶷,"特来与大王共商...丝路关税之事。"他故意在"关税"二字上加重语气,手指轻叩剑柄。

张嶷不动声色地退后半步,袖中铜哨滑入手心。宫墙外立即响起整齐的踏步声,三百夏军重步兵如鬼魅般列阵宫门。这些精锐士兵的钢盾上刻着星火堂青龙徽记,阳光照射下,反射的光斑在宫墙上游动如活物。

贺鲁的眼皮跳了跳。他认得这些盾牌——三个月前大夏商队"意外"遗落在市集的残片上,就带着同样的徽记。当时国师验看过,盾面掺了某种西域没有的金属,箭矢难透。

"好热闹啊。"贺鲁突然拍手大笑,金镯碰撞声压过了剑拔弩张的气氛,"远道而来的贵客,不如先尝尝我疏勒新酿的葡萄酒?"

他击掌三下,侍从们抬出个造型古怪的铜壶。壶嘴竟雕成诸葛亮羽扇形状,壶身刻着模糊的汉隶铭文。张嶷瞳孔微缩——这分明是汉永平年间西域都护府的制式!

"此壶乃先祖珍藏。"贺鲁抚摸着壶身上的铭文,"据说当年汉使来访,用此壶斟酒盟誓。"他亲自斟满三盏葡萄酒,琥珀色的酒液在盏中荡漾,"不知二位,可敢饮此誓酒?"

钟会冷笑一声,蓝宝石短剑突然出鞘,剑尖轻挑酒盏。酒液在空中划出弧线,尽数落入他口中。"好酒!"他反手将剑尖刺入案几,剑身颤动如毒蛇吐信,"不过比起关税,大王更该关心粮仓安危。"

张嶷注意到钟会说话时,殿外魏国随从的手都按在了刀柄上。他忽然伸手接过酒盏,指尖在盏底轻叩三下——这是星火堂的暗号。酒液入喉的瞬间,他尝到了熟悉的苦涩,正是交州特制的解毒药味。

"好酒。"张嶷放下酒盏,袖中滑出卷竹简,"既然说到粮仓,我大夏愿以平价售粮十万石。"竹简展开,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郡粮价,"另赠《抗旱稻种培育法》一册。"

贺鲁的眉头微不可察地跳了跳。去岁大旱,疏勒粮仓已空了三成。他瞥向钟会,发现魏国使臣正盯着自己腰间玉佩——那是七十年前汉光武帝赐予先祖的"汉疏勒王印"。

大夏皇宫的冰鉴换成了交州进贡的珊瑚盆景,蒋毅正在听庞统汇报西域局势。

"疏勒王态度暧昧,但于阗已明确拒绝魏使。"庞统的羽扇点在沙盘上,"更妙的是,乌孙大王子昨日刚到敦煌,带着三百匹汗血宝马..."

戏志才突然轻笑:"陛下可知乌孙人最崇拜什么?"不等回答便自问自答,"诸葛亮。他们称丞相为'智慧之神',草原上至今流传着木牛流马的传说。"

蒋毅望向殿外——那里立着新制的浑天仪,铜铸的地球模型上,西域三十六国的位置都嵌着夜明珠。他的目光停在最亮的那颗上:"告诉张嶷,把星火堂新译的《八阵图》送一份给乌孙王。"

"另外。"他忽然想起什么,"交州今年新增的稻米,拨十万石运往永昌。让甘述在葱岭古道每百里设个粮站。"

黄忠不解:"陛下,西域用不了这么多..."

"不是给西域的。"蒋毅的手指划过沙盘,停在玉门关外,"是给那些即将'迷路'的魏军降卒。"

疏勒城外的戈壁滩上,张嶷正在试骑乌孙送来的宝马。突然亲兵捧来件古怪的礼物——魏使钟会临走前"遗忘"的蓝宝石短剑,剑柄里竟藏着幅绢制地图。

"将军请看!"亲兵指着图上朱砂标记,"这是魏国计划拉拢的西域诸国名单..."

张嶷却把目光投向剑格处的暗槽。轻轻一按,槽中滑出粒药丸,散发着熟悉的苦涩气息——正是诸葛亮当年发明的"行军散"。

远处沙丘上,一队商旅正在夕阳下西行。驼铃声中,领头的老胡商突然唱起古怪的歌谣。随行的通译低声解释:"这是二十年前,诸葛丞相教给西域人的《节气歌》..."

夜幕降临时,疏勒王宫的最高处亮起灯火。守军惊讶地发现,今晚的灯笼竟做成了孔明灯的形状,灯罩上依稀可见八阵图的纹样。夜风吹过,千万点星火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向着更远的西方飘去。

在长安城头的司马昭看到西方天际的星火时,手中的玉杯突然坠地粉碎。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叹息:"诸葛亮的棋局,从来不止于生前..."

而在龙编城的观星台上,蒋毅正看着同样的星火。他手中握着最新送到的战报——甘宁水师已控制交州至占城的所有航道,大夏的稻米正通过海运源源不断输往西域。

"传旨。"年轻的皇帝轻声道,"在疏勒城建星火堂分堂,首任教习就请...那位会唱《节气歌》的老胡商吧。"

夜风送来交州新稻的清香,与西域的沙尘、北地的冰雪、中原的烽烟,在这星空下交织成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