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禅师 作品

第166章 安民固疆:蜀地新象(第2页)

城外长江边,最新一批水泥船正缓缓靠岸。这种在木船外壳浇铸水泥的新发明,能抵御礁石撞击。船工们喊着号子卸货,里面除了粮食,还有几十个包着油布的大件。

"是龙骨水车!"有老农认出零件形状,激动地跪地磕头,"能灌高坡田的神器啊!"几个年轻书生模样的人立即展开图纸,用炭笔在上面标注尺寸——他们是荆州工学院的学子,奉命来指导农具组装。

---

在成都原蜀汉皇宫旧址,庞统正主持一场特别的议事。参与的不只有文武官员,还有各地推举的耆老、商贾甚至僰人首领。堂中央的沙盘上,插着不同颜色的小旗:

- **红旗**:水泥驰道规划路线(优先连接产粮区)

- **青旗**:太医署分设点(每百里设一医砭所)

- **黄旗**:新式农具发放点(含曲辕犁、风力水车)

"自今日始,"庞统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三年内蜀地赋税减半,参与修路者免全家徭役。"他忽然掀开身后帷幕,露出十几个装满种子的陶瓮,"这是交州占城稻种,亩产可比本地稻多三成。"

一位白胡子老丈突然扑到陶瓮前,抓起把稻种在阳光下细看。稻粒细长饱满,在苍老的手掌中泛着淡金色的光泽。浑浊的泪水滚过沟壑纵横的脸:"丞相...丞相当年就想引这稻种啊..."

庞统轻轻按住老人颤抖的肩膀:"老丈,从今往后,蜀地的秧苗不会再饿死在田里。"他转向众人,举起一份盖着玉玺的诏书:"陛下有令,蜀地更名益州,设三使——"

"劝农使"负责推广新稻种;

"路政使"统筹驰道建设;

"安抚使"则带着太医和粮队深入边陲。

殿外忽然传来骚动。侍卫押着一个被麻绳捆住的人进来:"禀军师,抓到这个在粮仓下毒的细作!"

那人抬头冷笑:"司马大都督让我带句话——蜀地这锅粥,你们休想..."

"拖下去。"庞统打断他,转头对张任道:"公义,你亲自去查粮仓。从今日起,所有粮袋用'蒋'字火漆封印,开仓必验。"

---

暮色中的剑阁城楼上,姜维远眺着蜿蜒北去的驰道。火把如长龙般在道路上流动,那是夜以继日施工的民夫。更远处,新播种的稻田里亮着星星点灯的渔火——农人们怕鸟雀啄食稻种,彻夜守在地头。

"伯约在看什么?"赵云提着灯笼走来。

姜维指向黑暗中闪烁的点点火光:"丞相《出师表》里写'鞠躬尽瘁',为的不就是让百姓能安心在夜里点一盏灯么?"

老将军闻言,解下腰间酒囊递过去。囊中是用永昌野蜂蜜酿的甜酒,带着山花的清香。两人就着灯火对饮时,不知哪个村落突然传来隐约的歌声,接着是此起彼伏的犬吠。

在这战火初熄的春夜里,平凡的声音比任何凯歌都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