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蜀汉绝境向南救援(第2页)
"将军小心!"身旁亲兵的惊呼将张翼拉回现实。一道闪电劈在前方不远处的古树上,树干轰然倒下,横亘在路中央。张翼勒马急停,战马前蹄高高扬起,发出惊恐的嘶鸣。
"绕过去!"张翼咬牙道。时间紧迫,每一刻耽搁都意味着剑阁又有无辜百姓饿死。他想起姜维信中提到"稚子骸骨填于城墙",不禁心如刀绞。
暴雨如注,永昌郡的城墙在夜色中泛着冷光。张任按剑立于箭楼,铁甲上的雨水汇成细流,滴落在青石砖上。三日前,斥候来报西域龟兹国的游骑在葱岭一带出没,这让他不得不日夜戒备。
"报——!越儁郡张翼将军单骑扣关!"
张任眉头一紧。他与张翼曾并肩血战西域联军,彼时张翼被困,是他亲率轻骑破围相救。如今夤夜前来,必有大事。
"开侧门,引他入密室。"张任解下佩刀递给亲兵,沉声道,"速请庞太尉。"
当庞统匆匆赶到密室时,张翼已经脱去湿透的外袍,却仍从怀中掏出一方干燥的素帛——那是被他体温烘干的。庞统接过帛书,指尖刚触及,烛火骤然爆出一记灯花,将帛上"举蜀归夏"四个血字映得刺目惊心。
"伯约竟决绝至此..."庞统的声音低沉,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他快速浏览完整封信,抬头时目光如电,"伯恭,此事还有谁知道?"
"除我亲兵外,无人知晓。"张翼声音嘶哑,突然单膝跪地,从怀中又捧出一卷竹简,"此乃姜维亲笔归降表,愿以蜀地百万生灵相托!"
庞统接过竹简,目光扫过上面"易子而食"的墨迹,指节在案上叩了三响,蓦然起身:"公义,开永昌仓,调粮十万石!"
张任眼中精光一闪,立即领会庞统意图:"我这就去安排。但剑阁路远,如何速达?"
庞统走到墙边地图前,手指划过一条隐秘山路:"从此处过,虽险但近。另派工兵连夜铺设木轨,用大夏速凝灰浆固定,三日可成临时驰道。"
张翼闻言精神一振:"若得粮草速至,剑阁或可多撑十日!"
庞统却摇头:"不够。黄皓既敢克扣军粮,必已与魏国暗通。司马昭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转向张任,"公义,你即刻点兵——"
张任军令如雷:
1. **前锋军**:自率八千精锐,携三日干粮,借采药人秘径轻装驰援剑阁;
2. **工兵营**:甘述即刻铺设永昌至越儁水泥驰道(用大夏速凝灰浆,三日可成);
3. **留守军**:马忠领弩兵三千守城,高德率陷阵营控扼葱岭隘口,防龟兹异动;
4. **医疗队**:随军太医二十人携"饿瘟"验方(含交州薏仁、荆州黄精)。
庞统提笔蘸墨,在军报上添了朱批:
> **"蜀地民心已散,姜维请降,此天赐良机。然迟则生变,请陛下速决:**
> **1. 令赵云、高顺出永安,分取剑阁、阴平;**
> **2. 荆州黄忠督粮三十万石,沿江急运白帝城;**
> **3. 南郡烽燧戒严,庞博守襄阳,赵统防江陵。"**
张任忽将佩剑重重拍在案上:"某亲去剑阁!若魏延敢阻——"
"不。"庞统截断他的话,眼中精光闪烁,"姜维血书既至,魏延必已默许。当务之急是抢在司马昭前头!"他转向张翼,"伯恭,你速返越儁,整军待发。三日后,永昌粮队必至!"
帐外惊雷炸响,雨幕中似有金戈铁马之声。张翼攥紧血书,斑白的鬓角水珠滚落。二十年前先帝赐剑时,何曾想过今日要以这种方式践行"活民"之誓?
"士元,"张翼突然开口,声音低沉如闷雷,"我等今日所为,后世将如何评说?"
庞统沉默片刻,烛光在他瘦削的脸上投下深深阴影:"后世只会记得,百万生灵得救。"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悲悯,"至于忠奸之名,留给后人去争吧。"
张任已经披挂整齐,铁甲在烛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伯恭,我先行一步。三日后,剑阁城下见。"
张翼重重点头,将血书小心收好。当他转身走向雨幕时,背影如山岳般沉重而坚定。这场暴雨中,一个时代的终结与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就这样在三位老将的密议中悄然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