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禅师 作品

第133章 星火燎原铸新夏(第2页)

“**今,天命昭昭,人心所向!朕,顺天应人,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夏!建元‘炎兴’!**”

“夏!” 这个字如同惊雷炸响!

“此‘夏’者,非独承上古大禹之圣迹,更寓我大夏之基业,起于南海星火,必成燎原之势!融汇格物鼎新之智,光耀寰宇,泽被万世!” 他解释了国号的深意,将古老的传承与崭新的未来完美融合。

“自今日起,交州、安南都护府、镇南郡、永昌郡、定海城及新拓之万里海疆、千山之地,皆为我大夏帝国之疆土!朕,必励精图治,扫平群丑,一统宇内,复我华夏之荣光!**以昭昊天之德,以慰苍生之望!**”

话音落下的瞬间,短暂的死寂被彻底打破!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以阶下文武为首,整个广场,整个龙编城,爆发出山崩海啸般的万岁声!这声音汇聚了最炽热的情感,最坚定的信念,如同无形的巨浪,直冲九霄,震得明光殿的琉璃窗棂都嗡嗡作响!殿外广场边缘,格物院弟子们操纵的几架特制青铜扩音器(原理类似巨型喇叭),在巧妙的共振结构下,将部分声浪导向更高更远处,使得这宣告新生的呐喊,如同龙吟,响彻了整个南海之滨!象征着大夏新气象的赤底金纹龙旗,在明光殿最高处,在万岁的声浪中,迎着南海的风,猎猎狂舞!

一个新的帝国——**大夏帝国**,在汉祚倾颓的尘埃之上,在南海的波涛与格物的星火之中,如同初升的朝阳,喷薄而出,宣告了它的诞生!年号:**炎兴**!一个以火焰般的意志重兴华夏的时代,拉开了帷幕!

***

登基大典的余韵如同南海的潮汐,久久未散。明光殿内,新朝初立,万象更新。夏武帝蒋毅端坐于崭新的、由交州硬木与南海珍贝镶嵌而成的龙椅之上,冕旒微垂,开始酬谢开国元勋,奠定帝国基石。

“**文成侯陈宫,上前听封!**” 内侍监清亮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陈宫整肃衣冠,稳步出班,深深一揖:“臣在!”

“卿乃朕之萧何,谋略定策,运筹帷幄,功在社稷!封文成侯!赐九锡,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授丞相之职,总领朝政,调和阴阳,总理万机!” 蒋毅的声音带着深厚的信任与倚重。九锡之礼,位极人臣!陈宫沉稳的脸上也难掩激动,深深拜下:“臣陈宫,谢陛下隆恩!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襄侯戏志才!**”

戏志才应声出列,目光灼灼:“臣在!”

“卿机变如神,襄赞帷幄,决胜千里!封文襄侯!授太尉之职,掌全国军事方略,协理兵部,参赞军机!” 太尉掌武事,乃最高军职(战略层面)。戏志才眼中锐光一闪,慨然领命:“臣定竭尽智谋,襄助陛下扫平六合!”

“**凤雏侯庞统!**”

庞统虽在永昌前线,其封赏亦由旨意宣告:“士元号凤雏,奇谋迭出,经略西南,功勋卓着!封凤雏侯!授军师将军,加永昌都督,总揽西南边陲军政,经略哀牢,遥制西域诸事,为帝国西进之先锋!” 殿内仿佛能感受到那位凤雏先生羽扇轻摇、智珠在握的风采。

“**靖海侯徐庶!**”

徐庶沉稳出列:“臣在!”

“元直坐镇定海,智略安邦,挫败西夷,扬我国威!封靖海侯!授定海城都督,总揽南洋诸岛军事、民政、贸易,兼领南洋水师,辅佐征南大将军甘宁,为帝国南海之柱石!” 南洋万里海疆,尽托付于其手。徐庶深深一揖:“臣必不负陛下所托,守我海疆,固若金汤!”

武将序列,更是英气勃发。

“**常胜侯赵云!**”

赵云银甲白袍,英姿勃发,踏步上前,声如金玉:“臣在!”

“子龙忠勇无双,百战百胜,护卫朕躬,功勋盖世!封常胜侯!授骠骑大将军,统领禁卫军及中央直属之‘龙骧’、‘虎贲’精锐,拱卫京畿,为帝国最锋锐之矛与最坚实之盾!” 禁军统领,天子近卫,非心腹重臣不可任。赵云抱拳,眼中是磐石般的忠诚:“陛下安危,即臣性命所系!”

“**镇南侯黄忠!**”

老将黄忠,须发皆白,然腰背挺直如松,甲胄铿锵上前:“老臣在!”

“汉升老而益壮,箭贯金石,镇守龙编,威震南疆!封镇南侯!授卫将军,坐镇帝都龙编,协理全国防务,兼督南方诸军事!马来半岛新拓之地,由其子黄叙(封讨夷将军)具体镇守,卿总揽其成!” 卫将军位高权重,坐镇中枢,协调四方。黄忠眼中精光四射:“老臣虽朽,愿为陛下守此南天门户!”

“**定海侯甘宁!**”

甘宁一身玄甲,桀骜之气稍敛,代之以开国大将的沉稳,大步出列:“臣在!”

“兴霸勇冠三军,定海焚舟,扬威万里波涛!此爵实至名归!封定海侯!授征南大将军,总督大夏帝国全部海军及南洋诸岛军事,开疆拓海,威服远夷,帝国海疆,尽付于卿!” 海军最高统帅,帝国走向深蓝的掌舵人。甘宁眼中燃起熊熊战意:“臣甘宁,必使我大夏龙旗,飘扬于四海之极!”

“**陷阵侯高顺!**”

高顺沉默如山,步伐坚定出列:“末将在!”

“伯平练兵有方,陷阵无双,京畿卫戍,功在根本!封陷阵侯!授中领军,负责龙编京畿卫戍及全国精锐步兵之选练、整备!‘陷阵营’为我大夏步战之魂,当更铸辉煌!” 京畿卫戍与精锐训练,国之命脉。高顺抱拳,只一字:“诺!” 却重逾千钧。

“**武襄侯张辽!**”

虽因伤未能亲临,其封赏亦昭告殿内:“文远忠勇,威震逍遥,虽暂困于沉疴,然其锋锐,朕深念之!封武襄侯!待卿痊愈,即授车骑将军,整军经武,为将来北伐中原之先锋利刃!” 殿中仿佛能感受到那位威震北疆的名将气息。

“**永昌侯张任!**”

张任出列,带着西南边陲的凛冽气息:“末将在!”

“公义镇守永昌,抚慰边民,屏障西陲,劳苦功高!封永昌侯!授前将军,坐镇永昌,整饬边备,抚驭诸族,为帝国西进西域之坚实前驱!” 西进桥头堡的重任。张任沉声:“臣必不负陛下,永昌稳如磐石!”

特殊功勋,恩泽广被。

“**济世侯华佗!**”

华佗身着洁净布袍,背着药箱,仙风道骨,含笑出列:“老朽在。”

“元化先生,医术通神,活人无数,着《青囊书》,制麻沸散、金疮药粉,惠及三军万民,功德无量!封济世侯!授太医院令,统领天下医政!广设医馆,推广医术,编纂医典,使我大夏子民,少受疾苦,多得安康!先生之仁心,即朕之仁心!” 封侯拜官,实为医者千古未有之殊荣。华佗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深深一揖:“老朽唯愿以此残躯,广施仁术,不负陛下‘济世’之名!”

“**文昭侯蔡邕!**”

蔡邕整理衣冠,仪态端方,缓步上前:“老臣在。”

“伯喈先生,海内大儒,学究天人,承续文脉,教化之功,泽被后世!封文昭侯!授太常卿,掌国之礼乐、文化、教育!主持修撰《大夏典章》,厘定礼制,整理典籍,兴办官学,使斯文不坠,礼乐重光!先生乃我大夏文教之泰山北斗!” 文脉所系,国之根本。蔡邕老泪微湿,郑重拜下:“老臣定竭尽残年,使我华夏礼乐文章,于南疆重焕光彩!不负陛下‘文昭’之誉!”

**格物侯马钧!**”

马钧喉头滚动了一下,想应一声“臣在”,却只发出一个含糊不清的短促气音。他努力想抬起头,但脖颈僵硬,最终只是将额头在光滑微凉的地面上抵得更紧了些。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滑下,滴落在青灰色的水泥地上,洇开一小片深色。

“格物院主事马钧,虽出身寒微,然天资颖悟,巧思独运,格物致用,功在社稷!乃富国、强兵、利民、开智之基!其巧思所及,利泽之广,实开千古未有之新局!”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是谢恩?是惶恐?还是别的什么?最终,所有的话语都堵在喉咙里,只化作一句带着浓重乡音、结结巴巴、却异常清晰的自语,如同一个沉浸在难题中的匠人下意识的呢喃:

“陛……陛下……臣……臣……那个……那个织机……还能……还能再改……改得……更好些……”

这牛头不对马嘴、完全不合礼制的“谢恩”,却让高坐龙椅的蒋毅,嘴角第一次露出了真切的笑意。也让殿中许多真正理解他价值的人,如陈宫、华佗,乃至甘宁,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温柔地聚焦在皇后蔡琰怀中的襁褓上。

“皇嫡子蒋晟,”蒋毅的声音也柔和下来,带着初为人父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无限期许,“生于国运勃兴之际,长于帝国肇基之时,此乃天佑大夏,后继有人之吉兆!赐名‘晟’,取其光明炽盛、如日中天之意!愿此子承祖宗之德,继社稷之重,使我大夏基业,如日之升,光耀万代!”

“恭贺陛下!恭贺皇后!恭贺太子殿下!” 群臣再次山呼,声浪中充满了对帝国未来的美好祝愿。蔡琰怀抱幼子,在万臣朝贺中,温婉而立,母仪天下的光辉与作为才女的灵秀交织,她望向龙椅上的丈夫,眼中是无限的支持与柔情。

封赏已毕,明光殿内,新朝气象,如旭日初升,光芒万丈。文臣武将,各安其位;格物医道,并耀其辉;文教礼乐,重定根基。一个以“炎兴”为号,承古开新,锐意进取的**大夏帝国**,在南海之滨,在万岁的声浪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中,正式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