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这就算过年了

“易中海是在跟杨建设较劲呢。”

咦?怎么扯到杨建设身上去了?

闫埠贵洞悉一切:

“易中海这个人很聪明。”

“他知道自己的遭遇不是普通手段能做到的。”

\"我猜他每晚都在想着那件事。”

\"我确定他已将接济秦淮茹养成习惯了。”

\"为何之前无人察觉,独独那次被刘海中发现?\"

\"我想易中海当时不知情,时间久了,他该明白了。”

\"刘海中无法识破他。”

\"杨建设可以!\"

\"易中海针对的不是刘海中,而是杨建设。”

闫大妈终于明白了原委。

闫埠贵冷哼一声,

\"易中海若选他人尚可,挑杨建设立威,真是想不明白。”

\"杨建设岂是他能轻易招惹的?\"

闫埠贵扶了扶眼镜腿,

\"等着瞧吧,易中海定会自食其果。”

住在四合院有个弊端。

只要发生什么事,全院皆知。

易中海这一喊,整个院子的人都听见了。

许大茂家自然也不例外。

秦京茹正开心地看着许大茂买回来的年货,

她出身农村,

那时城市资源优先供给,农业还未受益。

过年时,公社哪有什么年货?

顶多是把生产队养了一年的几头猪杀掉,分给大家吃顿饺子。

这就算过年了。

秦京茹从未见过如此丰富的年货。

她正高兴着。

易中海这一喊,直接破坏了她的好心情。

单纯的秦京茹也生气了:

\"易中海这是何意?\"

\"大家都晓得他是九级工,工资比厂长还高,\"

\"自己偷着乐不行吗?\"

\"何必炫耀?\"

\"他不当老大,倒也好。”

秦京茹满心不悦。

许大茂笑了:

\"京茹,你这话错了。”

\"正因为他当不成老大,才在这儿显摆呢!\"

秦京茹疑惑:

\"怎么回事?\"

许大茂笑着解释:

“你来大院时间短,对易中海不太了解。”

“平时他从不显摆这些事。”

“别人问起收入,他只说能吃饱,别的都不多提。”

“这院子里大多是从轧钢厂来的。”

“谁家情况不了解?”

“温饱?!”

“除了杨建设,他的工资是咱们大院最高的。”

“一个月九十九块,比厂长还高。”

“院子里的人都清楚。”

嘶!

秦京茹倒吸一口凉气。

九十九块啊!

那得攒多久!

“杨建设比易中海工资还高?不可能吧?”

许大茂摇头:“这我不清楚。”

“全国工资标准一样。

杨建设刚工作,工资不会比易中海高。”

“但他脑子灵活,即使工资低些,也有其他门路,还能赚钱。”

“日子肯定比易中海好。”

秦京茹也觉得对:

“听说杨建设钓鱼很厉害,皇城根的钓友都称他钓王。”

“闫大妈说很多人跟他学钓鱼,改善生活。”

“他还做豆腐,现在买豆腐可贵。”

“这省了不少开销。”

郭嘉不准私人作坊买卖商品。

个人去市场卖东西不行。

但单纯为了改善生活则不限制。

无论是钓鱼、做豆腐还是酿酒……

只要不是为了盈利,

而是自家使用,

绝对允许。

毕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秦京茹疑惑:

“咱们在说易中海,怎么又提到杨建设了?”

许大茂笑:“你觉得这话是跟谁说的?”

咦?

傻乎乎的秦京茹不解:

“难道不是易中海在向大家炫耀吗?”

许大茂摇了摇头,说道:“易中海毕竟当过咱们院子的大爷,他不至于这么肤浅。”

“他并非炫耀,只是想发泄一下罢了。”

秦京茹疑惑地问:“发泄?”

许大茂点头答道:“没错,是在发泄怨气!”

他反问秦京茹:“你觉得咱们四合院里的大爷职位算大吗?”

秦京茹仔细思考后回答:“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整个院子不过十几户人家,加起来四五十口人,规模能有多大?在农村顶多就相当于一个生产队。

话虽如此,但生产队也算不上小。”

许大茂解释道:“无论蛇还是人,没有首领都不行。

这个院子看似人不多,五六十人其实不算少了。”

“我小时候,易中海就是咱们院子的大爷。

直到今年才换人。

他当时坐这个位置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也没觉得这个职位有什么特别好。”

“但从刘海中算计下台后,他就后悔了。”

秦京茹惊讶地问:“后悔?”

许大茂肯定地点点头:“是啊,他很后悔!你以为他对这个职位真能淡然处之吗?当然不是!起初或许他不在意,时间久了,他明白自己失去了什么,那落差是他承受不了的。”

“权力最让人着迷,一旦沾上就戒不掉。

这个大爷的位置也一样。

别看易中海的工资是我们院子里最高的,但在工厂里,他只是个工人,得被人管。”

秦京茹震惊地问:“他不是八级钳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