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深受新人感激(第2页)

借此机会,他结识了叶大爷等一批钓友,互通有无。

杨建设家里的“三转一响”,就是这样攒出来的。

此外,他还擅长做豆腐。

豆腐虽普通,却很珍贵,尤其在缺肉的日子里。

豆腐同样能拿来交易。

后来杨建设进了玉华台饭庄,生活彻底改观。

冉秋叶教小乐乐一段时间后,发现杨家的变化显着,对她来说,杨建设无疑是个能人。

在他身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个年代,评判男人是否有本事,只看能否养家糊口。

能让家人吃饱穿暖,就是好男人。

杨建设无疑是这样的好男人。

梁欢在一旁点头赞同:

“建设说得对,这点肉不过十几斤,看似不少,但放在你们店里根本不够看。”

“还是让建设明天想想办法吧。”

黄经理和余经理听后肃然起敬。

他们深知梁欢出身朴实,如今竟懂得用成语表达,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可惜两位经理并不知道,梁欢的进步离不开冉秋叶的教导。

梁欢的成语并非冉秋叶所授。

上次叶大爷为杨家姐妹授课时,明确提出“通俗”的理念,强调文章应以通俗易懂为佳。

自此以后,冉秋叶授课时便避免刻意卖弄辞藻,力求用最平实的语言传达知识。

梁欢想跟冉秋叶学习成语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那么,冉秋叶的成语又是从哪里学来的呢?答案是杨建设。

每晚,小乐乐都会缠着杨建设讲故事。

起初,他讲的都是外国童话。

待到小乐乐开蒙后,杨建设改讲成语小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趣味盎然,还能从小培养小乐乐作为龙国人应有的文化传统,深得小乐乐喜爱。

梁欢在一旁听着,耳濡目染,渐渐也学会了。

这是杨建设润物细无声的教导成果,而非冉秋叶的功劳。

杨建设打趣说:

“梁欢说得对。”

“这十几斤的东西,两家怎么分?”

“这么大个饭馆,不怕别人笑掉大牙吗?”

“还是等明天,我先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黄经理与余经理交换了个眼神,小心翼翼地问:

“今天可以吗?”

黄经理苦着脸说道:

“杨科长,您有所不知啊。”

“我把您的样品拿回去后,饭店的大厨们都快急疯了。”

“他们坚持让我们今天就把这事敲定。”

“不然回去肯定没好果子吃。”

杨建设态度坚决地拒绝:

“今晚不行。”

“我们四合院里的傻柱要我去提亲,我都答应了。”

“二位来晚了。”

“请回吧。”

两位经理顿时面露难色,余经理还想争取:

“杨科长,您能不能通融一下?”

杨建设平静地说:

“现在已经天黑了。”

\"若是我帮忙牵线,先不论对方是否存在。”

\"即便存在,只要你们能把事情办好,我也无需再做其他事。”

\"抱歉,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我杨建设向来一诺千金。”

\"你们也不希望将来与我合作时,我会变得出尔反尔吧。”

冉秋叶的心提到嗓子眼。

她万万没想到,面对皇城根大饭店和玉华台饭庄的负责人,杨建设竟如此强硬。

他毫不犹豫地拒绝,毫无商量余地。

换作别人,能有这样的魄力吗?

冉秋叶自问,做不到!

至少她自己不行。

原因在于这两位经理的地位崇高,人脉广泛,她不敢轻易开罪。

然而,她的导师杨建设拒绝得干脆利落。

更令人佩服的是,他还直言缘由:今晚已答应为四合院邻居做媒,因此无法答应他们。

四合院住的尽是普通百姓,与杨建设的社会地位相差悬殊。

但他依旧坚决回绝。

冉秋叶紧张地看着两位经理,唯恐他们生气翻脸。

谁知黄经理立刻致歉:\"杨科长,实在抱歉。”

\"我和余经理之前真不知此事。”

\"人无信不立。”

\"既然您有安排,那就先去做您的事吧。”

\"一个晚上而已,真没什么差别。”

余经理急忙补救:\"杨科长,刚才是我一时冲动失言,请您不要放在心上。”

\"做人以诚为本,这也是我的原则。”

\"刚才确实是急躁了些,还请您原谅。”

二人所言句句出自真心,而非客套之语。

作为大饭店的掌舵者,他们深知诚信的价值。

为何愿意与杨建设合作?

不仅因为他的食材独特,还因为他的人品无可挑剔。

诚信为本

一切的根本在于诚信。

余经理一时失言,触碰了底线,此刻正忐忑不安。

设身处地,谁不愿与真诚者往来?那些玩弄心机之人,令人避之唯恐不及。

余经理绝不想让杨建设对自己改观。

他紧张地注视着杨建设。

杨建设微微一笑:

“我和余经理共事多年,清楚你的为人。”

“刚才只是口误。”

余经理连连附和:“没错,口误而已!”

他下意识地擦了擦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