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这种状况在现代社会依旧普遍存在(第2页)
杨建设年纪虽轻,手艺却毫不含糊。
黄经理和余经理对视一眼,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惊喜。
杨建设带来的震撼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这简直是一座永远挖不完的宝库。
黄经理和余经理按捺住内心的激动,
四合院的人惊讶地发现,这两个穿着中山装的男人,在敲响杨建设家门时,居然不约而同地整理了自己的衣服!
这无疑是对杨建设极大的尊重。
四合院里的所有人目瞪口呆。
梁欢她们听到敲门声感到非常奇怪。
之前院子里热闹非凡,她们都没被吸引。
杨建设不在家,女人们不愿参与院子中的事务。
毕竟没什么值得掺和的。
想想吧,傻柱一场简单的婚礼竟暗藏无数算计。
细想起来令人毛骨悚然。
这些女人哪有心思关心四合院里的琐事。
她们又不是刘海的老婆,热衷于传播闲言碎语。
此时刚吃过饭,正跟着冉秋叶老师学习。
杨建设挑选的文章不长,只有四千字。
连杨乐乐都能背诵。
梁欢和娄晓娥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她们也都记住了文章。
但记住并不意味着能认全这些字。
冉秋叶正在教她们识字。
那个年代,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永无止境。
各类培训班、扫盲班层出不穷。
还有各种土方法用来识字。
杨建设不想她们学得快忘得快,特意叮嘱冉秋叶打牢基础。
冉秋叶教学十分认真。
在这里,无需太多付出,
每天只需上一节课,管一顿饭,就能拿到小半个月的工资。
这样优厚的条件到哪儿去找?
更何况冉秋叶借由杨建设的关系,在学校里名声大噪,
成为重点培养的骨干教师,
工资涨了一级,甚至超过了闫埠贵。
冉秋叶满怀感激,
因此她倾尽全力教导。
众女用心学习,冉秋叶悉心传授。
聋老太太见状甚感欣慰。
过去的时代,除了富裕家庭,谁会为女孩请先生?简直难以想象。
聋老太太看着眼前的小姑娘们,满心欣慰与自豪,这就是她毕生追求的目标。
当年的愿望如今实现了,虽然丈夫和儿子为此付出生命,但她的晚年并不孤单。
对知识的渴求不分年龄,学无止境。
聋老太太也坐在一旁,安静聆听冉秋叶老师的授课,众女生专注入迷,无人留意院子里的小事。
杨建设若归家自是常理,他若未归,这些琐事便与她们无关。
何事能比杨建设更重要?众人沉浸在学习中时,门声乍起惊醒她们。
梁欢开门,见黄经理与余经理提着大包礼物微笑站立,不禁局促不安:\"经理们太客气了,何必这般?\"黄、余二人内心欢喜,梁欢的话让他们格外愉悦,因为杨建设有如此认可他的妻子,令他们倍感欣慰。
杨建设对梁欢的宠爱众人皆知,梁欢所求,他几乎无不满足。
梁欢在他心中地位颇高,这与传统的大男子主义截然不同。
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男人是家庭的主心骨,家中男性越多生活越有保障,至少衣食无忧是人们的最大期盼。
那时男人掌管经济,言出必重。
男尊女卑的现象并不罕见,男人的音量普遍高于女性。
这种状况在现代社会依旧普遍存在。
以黄经理和余经理的家庭为例,他们的收入足以支撑整个家庭,并维持一定的富裕水平,这在周边环境中已属难得。
在这样的家庭中,作为主要经济支柱的男人,其声音自然会更大一些。
从社会到家庭,女性的地位始终较低。
尽管新龙国提倡性别平等与同工同酬,但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需要长期努力,短期内难以实现。
因此,大男子主义仍是主流,而像杨建设这样重视女性意见的人显得尤为特别。
黄经理和余经理深知自己在杨建设心中的分量,尤其是梁欢的态度对他们至关重要。
当梁欢表现出认可时,他们认为自己依然占据重要位置。
两位经理笑容满面,彼此交换眼神,从中看到了对方的喜悦。
他们推测,杨建设或许非常在意自己的看法。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黄经理和余经理被视为杨家的“财神爷”,梁欢手中存折的金额即将突破两万,而这笔财富主要来源于两家饭店的贡献。
杨建设将所有事情都告知梁欢,梁欢也明白善待这些关键人物的重要性。
梁欢热情地迎接两位经理进入家中,并一同向年迈的老太太问好。
老太太不仅是家族长辈,更是国家功臣,她的英勇事迹为新龙国奠定了基础。
老人满意地点头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