娣颜如花 作品

第107章 这个简单却深刻的认知扎根于她心底(第2页)

“麦芽糖在我们国家有着悠久历史,各地制作方法各异。”

“我给你们做个糖瓜尝尝。”

娄晓娥震惊:“建设,你是说全国各地都有这种小吃?”

杨建设点头:“是的,原料并不复杂。”

“小麦、小米、糯米都可以。”

“关键看当地出产情况,丰收年份,哪个地方不做些麦芽糖呢?”

腊月二十三祭灶时,总该给灶王爷供点糖瓜粘住嘴吧!

软?

娄晓娥突然想起,小时候家里似乎就有这个习俗。

现在也一样。

只是祭灶的事轮不到她操心,也就没太留意。

聋老太太笑着说:“麦芽糖也舍不得买。”

“只有过年过节才会做一点。”

“这手艺从来都不外传。”

“有这手艺的人家,过去都是传家宝。”

“轻易不能泄露。”

“还是新华夏好啊!”

聋老太太感慨不已,没想到晚年还能享福,家里居然能吃到杨建设特意做的麦芽糖。

杨建设将糖拉得洁白透亮,韧性十足,再将其上下四方对齐,做成中空的糖桶。

接着用钢丝在糖桶中间切开,就成了一个个中空的小糖瓜。

最后裹上芝麻,新鲜的糖瓜就完成了。

娄晓娥赞叹:“真美!”

老太太仔细端详:“好看!”

小乐乐盯着糖瓜直咽口水:“好香!”

杨建设大笑。

恰巧,冉秋叶老师推门而入:“好香!”

杨建设笑道:“冉老师有福了,刚做好几个糖瓜。”

“一会儿走的时候带上几个回去。”

冉秋叶急忙摆手:“不用不用,昨天已经太多。”

想起昨晚的情景,冉老师仍有些忐忑。

杨建设聘她当家庭教师,经父母同意后答应了。

一是工作符合专业,二是包吃包住还有报酬。

怎么看都是份不错的工作。

可一顿丰盛的“便饭”后,梁欢热情地装了八道点心给她。

推辞不过的她回家一看,发现这些点心比御膳房做的还要好。

实在太珍贵了。

冉父叮嘱道:“杨科长很重视知识。”

“他不是看你的面子,而是看重你脑中的知识。”

“东西收下就好好教学生,千万别误人子弟。”冉老师连夜准备课程。

想起今日,她决心努力工作,报答杨建设的知遇之恩。

不曾想,

刚要开始工作时,

杨建设又让她带些东西回去。

实在太多!

让冉老师颇感不安。

正欲推辞之际,

梁欢推门而入,

“哇,好香的味道!”

“建设,又做了美食?”

“快来尝尝!”

冉秋叶的话哽在喉间。

杨建设拿起一颗沾满芝麻的糖瓜,

随意拿起小碗,

用力砸向糖瓜。

众女惊呼:“啊?!”

如此漂亮的糖瓜竟被砸碎。

啪!

糖瓜四分五裂。

杨建设笑道:“试试吧!”

众人错愕。

方才只顾欣赏糖瓜之美,

忘了若不解开,

如何食用。

现下正好,

糖瓜成片,

便于取食。

杨建设先递一片给老妇人,

“奶奶,您先尝。”

老妇笑容满面。

接着递一片给冉秋叶,

“冉老师,尝尝。”

冉秋叶心生暖意。

杨建设邀请众人品尝,

大家才取糖瓜片入口。

浓郁麦芽甜香弥漫口腔,

芝麻更增香气。

糖味不过于浓厚,故而不腻。

杨建设拉制的糖韧性十足,清脆爽口,不粘牙,

令人倍感满足。

片刻间,屋内皆赞不绝口。

冉秋叶说道:

“小时候虽也吃过麦芽糖,却从未如此美味。”

聋老太太指着小乐乐说:\"乐乐赶上好时候了,吃着她爸做的糖瓜,等长大了回想起这段时光,定会是美好回忆。”老太太年岁已高,总爱提起旧事。

娄晓娥忍不住再次强调:\"老太太,不是乐乐赶上好时候,而是她爸厉害。

现在谁家孩子有这般生活条件?\"

聋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小娥说得对。”冉秋叶也点头赞同:\"乐乐真是遇到位有本事又疼她的父亲,以后想起来都是甜的。”

梁欢接过话:\"这不仅是乐乐的甜蜜回忆,也是我们的。”大家纷纷附和,杨建设更是感叹:\"你们不知道,这也是我小时候的美好回忆。

糖瓜、糖板,真让人怀念。”

杨建设拍拍手:\"你们聊着,我去做饭。

明天给你们做几款新糕点。”众人惊讶,梁欢兴奋地说:\"建设,你还研究新糕点?\"杨建设点头:\"之前糖票不足,我就做了麦芽糖,明天熬饴糖给你们做些精致点心,保证跟之前的不一样。”

娄晓娥羡慕不已:\"建设真厉害!\"梁欢瞪她一眼:\"行了,建设是我的,你别打主意了!\"娄晓娥顿时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