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那是难以言表的(第2页)
“也许有个孩子能让他收心。”
娄晓娥暗下决心,
“回头就去医院查查。”
“看看到底是什么问题。”
六十年代,风气保守。
男女之事难以启齿。
无论男女,都不愿去医院。
太尴尬了!
娄晓娥受了伤。
即便去了医院,查出问题后她仍需接受治疗。
杨建设回到耳房里,
从布袋里掏出四个大苹果和六个桔子,
简单清洗后切成果片装入碗中递给祖孙俩。
北方通常不吃这种处理方式的水果,
但聋老太太和小乐乐的牙齿都不太好。
切成片更便于食用。
他又拿出两个桔子剥开皮分给两人,
“乐乐陪太奶奶一会儿,爸爸去准备好吃的。”
小乐乐用力点头,“爸爸,我会听话的。”
聋老太太看着碗中的苹果和手中的桔子,长叹一声,
“你这个败家子,就这么糟蹋东西!”
杨建设毫不在意,
“奶奶别担心,我不会让你们挨饿的。”
聋老太太心想,饿倒是不至于,
但这开销谁能承受?
她默默观察着杨建设的行为,
这孩子确实变了。
瞧乐乐笑得多开心。
小乐乐拿起一片苹果塞进聋老太太嘴里,“太奶奶,尝尝,很甜。”
聋老太太笑逐颜开!
她张嘴将苹果吃了下去。
苹果切得很细,即使她牙齿不好也能嚼动。
甘甜爽脆,的确美味!
小乐乐不停地喂她吃。
聋老太太接连吃了好几片,
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聋老太太也拿起一片苹果,“乐乐,张嘴。”
早已垂涎的小丫头乖乖张开嘴,“啊?”
一片苹果被小乐乐迅速吃完。
一老一少你喂我、我喂你,仿佛在玩游戏。
聋老太太没有子女,
四合院里的大人们敬重她,
衣食无忧,
但要说幸福,那是难以言表的。
夜深人静时,孤独常会袭上心头。
哪里比得上此刻这般快乐?
有了小乐乐的陪伴,孤独早已不知所踪。
聋老太太渐渐沉醉于这种温馨的氛围中。
“建设,你在忙什么?”梁欢回来了!
杨建设笑着说:“今天你们有口福了,我钓到了一条三四斤的大鲤鱼。”
“今晚咱们就做鲤鱼炖豆腐!”梁欢高兴地说。
“好啊!”梁欢欢喜地进了屋。
聋老太太招手示意梁欢靠近:“杨家的,过来。”
梁欢抱着乐乐坐下,问:“您老有什么吩咐?”
聋老太太拿出粮本:“以后我就跟你们一起过日子了。
但这不是白吃,这粮本就当作我的伙食费。”
梁欢一惊,连忙放下乐乐,连连摇头:“老太太,这不行。”
聋老太太严肃地说:“你男人对你和孩子很好,我记在心里。
跟着你们,我也沾光。
这几天吃得比谁都好。
听,鲤鱼炖豆腐,这不是过年才能吃到的吗?收下吧。”
梁欢仍不敢接受,转身喊:“建设!”
回应她的是一个女声:“这是怎么了?”
杨建设笑着迎上前:“王主任,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王主任笑着解释:“你以前从没找我办事,这次说得不清不楚,我得来问问具体情况。”
杨建设更加高兴:“请进,老太太在里面呢。”
\"您今天真是口福不浅,今晚就别急着走,在这儿吃了饭再回。”
王主任摆手拒绝:\"不成不成。”
\"家里还等着我回去做饭呢。”
进了屋,她先问候了聋老太太:
\"老太太,给您请安,身子骨还硬朗吗?\"
聋老太太见到她十分高兴:
\"主任来了正好,我正打算跟建设他们一起吃饭。”
\"总不能白吃吧?\"
\"我把粮本给杨家,她却不肯收。”
王主任内心又惊又喜。
聋老太太并非真聋,而是心细如发。
她这样做,显然是认可杨建设。
四合院公认的道德楷模是谁?
易大爷,他工资高,待遇好,与老伴和睦相处。
以往,老太太的饭菜都是由老大妈准备。
聋老太太何时交过自己的粮本?
如今呢?
聋老太太主动递上,梁欢却坚决不收。
王主任立刻认定,杨建设一定是真心悔过。
否则,
精明过人的聋老太太怎会如此?
王主任未开口,
杨建设已说道:\"收下吧。”
梁欢生气了:\"建设!\"
过去,女人从不敢对男人发火。
可现在,这种态度自然流露。
王主任深感意外。
为了帮助杨建设转变观念,
她没少登门劝导。
杨建设以前的样子,她看得一清二楚。
梁欢从前的模样,更是记忆犹新。
在王主任的记忆里,
梁欢曾是个温顺的小媳妇儿,哪怕杨建设稍微皱眉,都能吓得她大气都不敢出。
哪像如今这般敢对丈夫发脾气?
杨建设笑着:\"让你收你就收。”
\"乐乐,给太奶奶磕头。”
梁欢愣住了。
王主任若有所悟。
聋老太太眼中泛起泪光。
小乐乐最听父亲的话,
杨建设让她磕头,她便照做。
\"磕三个头,长大后为你太奶奶送终。”
\"王主任也在场,就一起做个见证吧。”
\"欢儿,快把奶奶的粮本拿来。”
梁欢猛然惊醒,连忙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