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一报还一报
明朝万历年间,卧龙山下藏着一个宁静的小村落,村里住着一位名叫吕大善的村民,大伙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吕二叔。此人性格豪爽,心地善良,是村中出了名的热心肠,谁家有个难事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吕二婶身子骨弱,直到两人中年时,才诞下这来之不易的爱情结晶。这宝贝疙瘩,夫妻俩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宠爱得紧。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孩子六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怪病打破了这家人的平静。起初只是发烧咳嗽,嗓音沙哑,吕二叔以为只是普通的小毛病,便请郎中开了些草药。可谁知,这病非但没好转,反而日渐沉重。孩子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整日卧床不起,吕二叔这下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第二天一早,孩子的情况更是急转直下,脖子上竟长出一个鸡蛋大小的脓包,不偏不倚,正好长在喉咙正中。吕二叔连鞋都顾不上穿,驾着驴车就往镇上赶,去找那传说中的神医鲍先生。
鲍先生一看,面色顿时凝重起来,将吕二叔拉到一旁,低声说道:“老哥啊,这孩子怕是凶多吉少。这脓包非同小可,是个毒瘤,不能刺破,刺破就血流不止;可不刺破,它又会越长越大,不出三天,孩子就没法呼吸了。”吕二叔一听,整个人如遭雷击,瘫坐在地上。鲍先生无奈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让吕二叔准备后事。
回家的路上,吕二婶紧紧抱着奄奄一息的孩子,泪如雨下,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要是孩子没了,我也不活了。”吕二叔在前面赶车,眼泪也是止不住地往下流,心里埋怨着命运的不公。
回到家,夫妻二人守在孩子床前,看着他只有进气没有出气,心如刀绞。第二天一早,吕二叔便拿着斧头进了山,打算为孩子准备一口棺材。
正午时分,一位白衣青年匆匆走进了吕家大门。这青年长得眉清目秀,吕二婶并不认识他,便问他找谁。青年没有多言,只说:“我有祖传秘方,能治这孩子的病。”吕二婶一听,也不管真假,扑通一声就跪下了,连声哀求。青年急忙将她扶起,让她在外面等,自己进去给孩子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