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畔采薇 作品
第298章 包公与猫
在宋朝仁宗年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奇特的法规:人一旦活到60岁,若还未离世,家中子孙便需将其活埋。此法规背后,隐藏着人口众多、粮食短缺的沉重现实。年轻人被视为劳动力,而年迈的长者则被视为负担,只消耗不产出,故而被国家法令所遗弃。家家户户,因此法规而暗自垂泪,却无人敢违抗。
话说包拯包青天,他的老父亲也恰好迈入了60岁的门槛。包公身为清官,如何忍心将亲生父亲活埋?然而,国法如山,他又岂能轻易触犯?包公的母亲心中五味杂陈,最终孝心战胜了恐惧,她想出一条妙计,让家人在后院挖了一个隐秘的地窖,将老爷子藏匿其中。包公含泪对父亲说:“您就在此暂避风头,千万不要外出。每日我会派人送饭来,能活一日便是一日。”
自那日起,包公的父亲便过上了暗无天日的生活,吃喝拉撒全在地窖中解决,一待便是数年。而包公,每日依旧上朝理事,仿佛一切如常。
一日,西凉国前来进贡,带来了五只前所未见的奇兽,体型庞大,比毛驴还要壮硕。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能识得此兽。西凉使臣见状,得意洋洋地挑衅道:“尔等中国,不是自诩地大物博、能人辈出吗?若有人能叫出这兽的名字,我国愿意年年进贡,月月来朝;若无人识得,那可就休怪我国不再进贡了。”
宋仁宗一听,脸上挂不住了,目光转向包公:“包爱卿,你断案如神,上断阳间冤案,下通阴曹地府。今日之事,就交由你来解决吧。”
包公心中暗自叫苦,他也不识得此兽啊。但皇命难违,他只得硬着头皮应下。回到家中,包公愁眉不展,夫人见状询问缘由。包公将朝中之事一五一十地告知夫人,夫人听后提醒道:“你不妨问问老太爷,他见多识广,或许知道呢。”